[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油脱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7138.9 | 申请日: | 2015-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9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飞;王永华;杨博;严慧玲;蓝东明;李志刚;陈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2 | 分类号: | C11B3/02;C11B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油 脱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油脱胶工艺,其特点是使用磷脂酶与偏甘油酯脂肪酶同时对植物油进行脱胶处理。
背景技术
未经加工处理的植物油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脂,一般是在精炼过程中除去,降低或者去除油脂中磷脂的工艺称为油脂脱胶。在植物油物理精炼过程中,脱胶效果对后续的精炼工序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脱胶方法主要有水化脱胶、特殊脱胶(酸精炼)及酶法脱胶。酶法脱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脱胶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磷脂酶对磷脂中的部分基团进行水解,从而将磷脂变成更加亲水的分子,或者将磷脂的极性基团水解,通过水化作用可以方便地除去。
目前大规模的植物油精炼工艺均采用连续式生产,相应地酶法脱胶工艺也需要实现连续式操作,特别是在胶质分离时,一般采用连续式离心分离工艺。但是传统酶法脱胶中一般使用磷脂酶A1、磷脂酶A2、磷脂酶B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为催化剂。这些种类的磷脂酶均可以将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水解下来,从而磷脂水解产物的亲水性,使得水解产物水化除去。但是由于磷脂水解产物的亲水性更强,其乳化能力也显著提高,这就使得在进行连续式离心分离酶反应产物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最终导致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依然较高,达不到物理精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偏甘油酯脂肪酶和磷脂酶共同脱胶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工业化酶法脱胶时有助于胶质和油脂的分离。在本发明中,酶反应产物经过一次离心分离油脂中的含磷量可以达到10ppm以下,再经过一次的水洗离心分离后油脂中的含磷量可以达到5ppm以下。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植物油的脱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磷脂酶和偏甘油酯脂肪酶同时对植物油进行脱胶反应,所述磷脂酶至少含有磷脂酶A1、磷脂酶A2、磷脂酶B中的一种;
(2)将脱胶后的植物油升温至80~90℃,保温30~45min;
(3)分离反应产物,回收油相得到脱胶植物油。
步骤(1)所述植物油预先进行如下酸处理:在植物油中至少添加质量分数0.054%的柠檬酸,升温至80~90℃,保温30~45min。
所述酸处理后的植物油中加碱液调pH为4~5。
所述磷脂酶和偏甘油酯脂肪酶的酶活比为1:1~10。
步骤(1)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为质量分数3~5%。
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55℃,反应的时间为1~2h。
所述偏甘油酯脂肪酶为Lipase SMG1或Lipase G50。
步骤(3)所述分离采用连续式离心分离。
步骤(1)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米糠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甘油酯脂肪酶辅助的酶法脱胶方法,偏甘油酯脂肪酶可以将磷脂酶的水解产物(溶血磷脂)进一步水解,使得酶反应产物更容易被分离除去,降低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降低胶质分离难度,实现酶反应产物的连续式分离。
(2)具有更好的脱胶效果,具有更高的脱胶油得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实施。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7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用香精
- 下一篇:一种薄荷油简易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