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过盈螺纹或光孔上螺桩的两用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08504.2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红;杨亚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兰艳文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螺纹 光孔上螺桩 两用 工装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过盈螺纹和光孔上螺桩的装配工装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附件的装配中,80%以上需采用两端带螺纹的双头螺桩来联接壳体或其它零件。双头螺桩与壳体的联接方式有过盈螺纹与光孔上螺桩,因联接方式不同,这两种螺桩的装配工艺及工装也不同。
过盈螺纹上螺桩是采用专用扳手手动上螺桩,见图1,该工装由手柄(1A)、螺套(2A)组成,装配时,将工件4A放置在平台上,在选配好过盈螺桩组别后,将螺桩(3A)的普通螺纹端拧入工装的螺纹孔内,用工装将螺桩拧入工件(4A)内至尺寸;在实际生产中工装的螺纹孔常常因使用频繁而损坏,则整套工装报废。
而光孔上螺桩由于所需力矩大,是采用专用工装在钻床上螺桩,见图2,该工装由锥柄螺杆(1B)、连接销(2B)、螺套(3B)组成,装配时,将工件(5B)固定在平口钳或夹具上,首先将工装的锥柄螺杆(1B)装入钻床主轴的莫氏锥孔内,然后将螺桩(4B)拧入工装的螺套(3B)螺纹孔内,调整好工作行程后,边旋转边切削慢速将螺桩(4B)拧入光孔内;由于钻床主轴的莫氏锥孔尺寸不同,不同的钻床锥度需配备不同的工装,生产准备和安排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有这两种上螺桩方法的工件,必须按照双头螺桩的类别准备不同的工艺装备,在螺纹的规格多和钻床型号多时,所需的工艺装备相应也较多,导致生产准备周期长和成本高,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常规的过盈螺纹与光孔上螺桩的工装使用和配备问题,提供一种可同时适用于这两种螺纹联接装配的两用工装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过盈螺纹或光孔上螺桩的两用工装,由螺套、连接销、螺杆、手柄组成,螺杆上端装手柄,螺杆外通过连接销活动连接螺套,螺套底端有螺纹孔,其中连接销与螺套为过渡配合;螺套1C外圆d2对螺纹孔的跳动量不大于0.5;螺套1C外圆d2表面的粗糙度值不小于Ra3.2。
为保证上各规格螺桩的操作性和加工质量,该工装部分尺寸应按下表要求:
d1为螺套1C螺纹孔,
d2为螺套1C外圆,
L1为手柄4C长度,
L2为螺杆3C到手柄4C中心线的距离,
L3为螺杆3C长度,
L4为螺套1C螺纹孔深度,
所述一种用于过盈螺纹或光孔上螺桩的两用工装的使用方法:
1)用于过盈螺纹上螺桩:将螺桩拧入两用工装的螺纹孔内,手动将螺桩拧入工件内直至尺寸;
2)用于光孔上螺桩:
a)将两用工装的手柄取下;
b)将标准钻夹头装入钻床主轴的锥孔内;
c)将两用工装装入标准钻夹头内并拧紧;
d)将螺桩拧入两用工装3E的螺纹孔内,调整好钻床工作行程;
e)将钻床转速调整在50~100r/min,将螺桩拧入工件内直至尺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常规的过盈螺纹上螺桩工装相比,在工装螺纹损坏时,本工装只需更换一个零件就可以重新使用,降低了工装成本。与常规的光孔上螺桩工装相比,本工装巧妙地利用了现场普遍使用的钻夹头,一套工装就能在不同莫氏锥度的钻床上使用,解决原工装使用受限的问题
2、通过工装快换设计和方法,解决了两种上螺桩工装不能互用的问题,使工装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的过盈螺纹上螺桩示意图,
图2是常规的光孔上螺桩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过盈螺纹上螺桩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光孔上螺桩示意图。
图中标记:
1A、手柄, 2A 、螺套,3A、螺桩,4A、工件;
1B、锥柄螺杆,2B、连接销,3B、螺套,4B、螺桩,5B、工件,6B、钻床主轴;
1C、螺套,2C、连接销,3C、螺杆,4C、手柄;
1D、工件, 2D、螺桩,3D、两用工装;
1E、工件,2E、螺桩,3E、两用工装, 4E、钻夹头,5E、钻床主轴。
d1、螺套1C螺纹孔,
d2、螺套1C外圆,
L1、手柄4C长度,
L2、螺杆3C到手柄4C中心线的距离,
L3、螺杆3C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8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