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9982.5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0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秋;孙兆华;曾信;施小斌;曹文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孔德超;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热流 长期 观测 基站 | ||
1.一种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回收单元(1)、抛弃单元(2)和电缆斩断机构(3);其中,回收单元(1)设有回收支架,回收支架内部盛放有2个声学释放器(13),声学释放器(13)底部设有可闭合挂钩(131),回收支架还载有浮球(14);抛弃单元(2)设有抛弃支架,抛弃支架下方固定连接热流探针(24);回收单元(1)和抛弃单元(2)通过两端连接声学释放器(13)底部的可闭合挂钩(131)的钢丝绳(4)固定在一起;电缆斩断机构(3)固定于回收单元(1)的回收支架底部并通过活动挂钩连接钢丝绳(4),电缆(0)从抛弃单元(2)出发后进入电缆斩断机构(3),再从电缆斩断机构(3)穿出后连接回收单元(1)的浮球(14);通过钢丝绳(4)从张紧到松弛的变化启动电缆斩断机构(3)斩断电缆(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支架包括纵向的中心架(11),以及围绕中心架(11)在水平方向分两层设置的水平架(12);所述的中心架(11)由纵向的四方棱柱体框架(111)和从四方棱柱体框架内部1/2高度处向上延伸出来的一垂直立板(112)构成;所述的垂直立板(112)与四方棱柱体框架(11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四方棱柱体框架(111)内部盛放有2个声学释放器(13),分别悬挂于所述的垂直立板(112)两侧,所述的声学释放器(13)底部设有可闭合挂钩(131),由声学释放器(13)内部的步进电机带动其开闭;所述的中心架(11)周围设有至少6个浮球(14),由所述的两层水平架(12)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弃支架包括一顶部表面为正方形的支撑框架(21)、处于支撑框架(21)顶部表面上的连接框架(22)、处于支撑框架(21)顶部表面下方的热流探针固定装置(23)、以及通过热流探针固定装置(23)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21)下方的热流探针(24);所述的连接框架(22)与所述支撑框架(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框架(21)与热流探针固定装置(2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框架(22)内部设有2个对称平行分布的钢丝绳张紧部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弃单元(2)的连接框架(22)顶部表面与所述回收单元(1)的四方棱柱体框架(111)底部表面相吻合接触;所述的钢丝绳(4)穿过连接框架(22)内部的两个钢丝绳张紧部件(25),两端分别上行跨过连接框架(22)和四方棱柱体框架(111)相接触结构的外边缘,最终呈环状与所述声学释放器(13)底部的可闭合挂钩(131)相钩连;所述的电缆斩断机构(3)位于所述抛弃单元(2)的连接框架(22)和回收单元(1)的四方棱柱体框架(111)相接触后形成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浮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弃单元(2)的连接框架(22)顶部表面四个角的位置设有定位孔(221);所述回收单元(1)的四方棱柱体框架(111)底部表面四个角的位置设有定位突起(1111);所述的定位孔(221)与定位突起(1111)相吻合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99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蝶形封装光发射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估计大地电磁参数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