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器减少摩擦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3491.8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6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昌慧;田新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30 | 分类号: | H01H50/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减少 摩擦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接触器减少摩擦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接触器通常包括躯壳、静触头、触头支持及动触头;静触头安装在躯壳上,而动触头安装在触头支持上,触头支持活动安装在躯壳中,在电磁铁的作用下运动,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开;为安装衔铁,通常在触头支持上设销孔,在衔铁对应地设有销孔,然后,通过固定销依次插入两销孔中,将衔铁安装在触头支持上,其缺陷在于:
一,衔铁释放时,触头支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得触头支持与躯壳发生碰撞,而由于触头支持较为脆弱,使得触头支持容易损坏。
二,触头支持在电磁铁作用下运动时,触头支持侧面与躯壳发生摩擦,且该摩擦为面面摩擦,使得触头支持及躯壳的磨损较大。
三,为防止固定销脱落,往往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固定结构,将固定销限位,结构复杂而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减少摩擦缓冲结构,以缓冲触头支持与躯壳之间的碰撞,减少触头支持与躯壳之间的摩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接触器减少摩擦缓冲结构,包括触头支持,在触头支持与躯壳接触的碰撞面上安装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形成弹性缓冲面。
进一步,所述触头支持通过固定销安装衔铁;所述缓冲件由缓冲主体及缓冲主体径向延伸形成的封盖组成;缓冲主体安装在触头支持与躯壳接触的碰撞面上,弹性缓冲面形成在缓冲主体上,而封盖抵靠在固定销端部。
进一步,所述封盖上形成容置腔,固定销端部置于容置腔中而与封盖抵靠。
进一步,所述封盖与躯壳的接触为点接触、线接触及面接触形式的局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缓冲主体上设置第一卡钩,而触头支持上设置第一卡槽,缓冲件借助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安装触头支持上。
进一步,所述触头支持上设置缓冲主体安装槽,安装槽至少一端形成挡块,缓冲主体至少一端形成与挡块匹配的缺口,缓冲主体安装在安装槽中,挡块卡在缺口中限制缓冲件水平方向脱离。
进一步,所述触头支持上设置第二卡槽,封盖上设置第二卡钩,缓冲件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第二卡钩卡入第二卡槽中限制缓冲件竖直方向脱离。
进一步,所述弹性缓冲面为凹凸设置的弹性缓冲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触头支持与躯壳接触的碰撞面上安装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形成弹性缓冲面,触头支持与躯壳发生碰撞时,由于弹性缓冲面的弹性缓冲作用,使得触头支持受力较小,不容易被损坏,节约使用成本。
缓冲主体径向延伸形成的封盖,该封盖抵靠在固定销端部,从而限制固定销脱出,其结构较为简单,节约使用成本。
封盖与躯壳接触一端设置为球面,与躯壳为点接触,使得触头支持及躯壳摩擦较小,进而使得触头支持及躯壳磨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一实施例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二实施例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缓冲件的第三实施例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标号说明
触头支持1 销孔11
第一卡槽12安装槽13
挡块131 第二卡槽14
缓冲件2 弹性缓冲面20
缓冲主体21第一卡钩211
缺口212 封盖22
第二卡钩221 固定销3
衔铁4 销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接触器减少摩擦缓冲结构,包括触头支持1,在触头支持1与躯壳(图中未示出)接触的碰撞面上安装缓冲件2,所述缓冲件2上形成弹性缓冲面20,触头支持1与躯壳发生碰撞时,由于弹性缓冲面20的弹性缓冲作用,使得触头支持1受力较小,不容易被损坏,节约使用成本。
所述触头支持1通过固定销3安装衔铁4,具体为在触头支持1上设置销孔11,如图5所示,在衔铁4对应地设有销孔41,然后,通过固定销3依次插入两销孔(11、41)中,将衔铁4安装在触头支持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3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NC协同控制装置与数控系统
- 下一篇:拼组变流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