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第四系微承压水保泉回灌井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6027.4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富;路林海;曾纯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第四系 微承压水保泉回灌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第四系微承压水保泉回灌井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类地区,泉域地下水具有埋藏浅、富水量大的特点,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体开挖基坑降水量很大,会威胁到泉群喷涌,对周围地质环境产生破坏并且对周围建筑物有不良影响。为平衡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目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特点需要,进行加压回灌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然而现有的普通回灌井工艺存在以下缺陷:在持续有压回灌过程中会有破坏回灌含水层的渗透能力、回灌量随时间进行衰减的现象,回灌井壁隔水混凝土与地层会产生溢水现象,回扬时须重新下泵,影响回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第四系微承压水保泉回灌井成井及方法,本装置解决了长时间持续有压回灌井壁与填砾接触带、填砾与地层接触带冒水现象,提高了回灌能力;减小了回灌过程对含水层流场的扰动,极大的保证了含水层的原渗透能力,确保了井内有良好的水流渗透通道,缩短了回扬时间,提高了回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第四系微承压水保泉回灌井,包括井口部件、井下部件及防护层,其中,所述井下部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井管和滤水管;所述井口部件设置于回灌井的端口位置,与井下部件连接,防护层包括双层止水层、隔水层和双层过滤层,双层止水层包裹井管,设置于其外侧,双层止水层的下部设置有隔水层,滤水管外包括双层过滤层,滤水管下端设置有泵室,泵室内设置有回扬潜水泵。
所述井口部件,包括回灌通道、回扬通道和排气阀、回灌阀门和回扬阀门,其中,排气阀设置于井口装置上,用于控制井管内空气,回灌阀门设置于回灌通道与井外装置连接处,回扬阀门设置于回扬通道上端;回灌通道、回扬通道均通过井口装置连接井管。
所述双层止水层,包括混凝土固定止水层和粘土球止水层,其中,混凝土固定止水层设置于井管与井口部件连接处及井管上端,所述粘土球止水层设置于井管下端。
所述混凝土固定止水层外侧设置有水泥注浆隔水层,一直延伸至混凝土固定止水层和粘土球止水层的连接处。
所述混凝土固定止水层至井口部件采用夯充填震击密实,使夯层充分与注浆水泥充分粘合。
所述水泥注浆隔水层采用二开注浆工艺,一开600mm成井水泥注浆,二开500mm成井。
所述双层过滤层,包括内层石英砂填砾层和灰岩碎石填砾层,内层石英砂填砾层包裹在滤水管的外侧,灰岩碎石填砾层包裹内层石英砂填砾层。
所述内层石英砂填砾层的碎石粒径为2-4mm;灰岩碎石填砾层的碎石粒径为5-20mm。
所述内层石英砂填砾层和灰岩碎石填砾层的分层填砾利用PVC管逐层填入。
所述回扬潜水泵设置于距离回灌井井底0.3-0.7m,充分将堵塞悬浮物排出,保证回扬通过井管直接到达井口部件。
所述井管为钢管。
一种适用于上述回灌井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回灌井从上至下依次为井口部件、钢管、滤水管和泵室,井口部件为回扬回灌一体装置;
(2)滤水管与含水层之间填砾采用分层填砾办法,内层采用石英砂,外层采用碳酸盐碎石;
(3)钢管外侧设置有双层止水层和二开注浆工艺隔水层,上层止水层为混凝土固定止水层,下层止水层为粘土球止水层,上部止水层至井口部件采用夯充填震击密实,使夯层充分与注浆水泥充分粘合;
(4)井管底部设潜水泵。
所述步骤(2)中,分层填砾利用PVC管,管径400mm,通过计算逐层填入,增加回扬周期;双层过滤层为内层石英砂,粒径为2-4mm,过滤外层为碳酸盐碎石,粒径为5-20mm。
所述步骤(3)中,二开注浆工艺隔水层为一开600mm成井水泥注浆,二开500mm成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新型井口成井工艺,使在持续有压回灌压力达到1MPa时,井壁无溢流现象,实现了回灌井持续加压回灌,可在连续状态下增大回灌流量80%;
(2)井口部件包括回灌通道与回扬通道,缩短了回扬时间,提高了回灌效率;
(3)采用填砾工艺,在保证过水断面的同时,外层采用与含水层相近的粒径5-20mm灰岩碎石,使回灌井流场与含水层流场相似,保护了回灌含水层的持续渗透能力,内层采用2-4mm石英砂,既能起到固定井管与含水层的作用,又能有效过滤含水层悬浮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6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