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6852.4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1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刘广强;张硕;谢国威;李强生;戴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22 | 分类号: | C22B34/22;C22B1/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煤 生物 混合 焙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煤焙烧提钒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煤是特有的一种含钒资源,虽然石煤资源丰富,但石煤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石煤内部结构复杂,蕴藏在石煤中的钒在含量上不同地区相差很大,钒的含量通常在0.1%-1.2%之间。而石煤分为碳质石煤与氧化型石煤,大部分的石煤为处于地表下的碳质石煤,钒处于石煤中云母类矿物晶格里,大多是以三价钒为主,四价钒为辅。要从碳质石煤中提钒,首先要打破云母类矿物晶格使低价钒脱离晶格的束缚,从而与氧气反应生成高价钒,再与适当的添加剂反应形成稳定的含钒化合物,最后提供合理的浸取条件,使含钒化合物从固体形态中转移到溶液中,与残渣分离。
目前,对于碳质石煤提钒方法大多是钠化焙烧浸出工艺,此工艺使用大量优质煤,资源浪费非常严重,而且焙烧过程中产生大量Cl2和HCl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V2O5回收率较低,一般只能达到50%左右。对于石煤氧化焙烧提钒工艺,只针对特定类型的石煤,且后续的浸出工序和设备要求较苛刻,钒转化率较低,不能得以普遍应用。因此,为有效的节约优质煤,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五价钒的转化率,需要一种全新地碳质石煤焙烧提钒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的方法,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钒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0.5%的碳质石煤,碳质石煤经人工破矿和密封式粉碎机磨矿,研磨后粒度≦0.6mm,将粉碎的碳质石煤分别按0-0.15mm、0.15-0.3mm和0.3-0.6mm三种不同粒径进行筛分,三种不同粒径的碳质石煤分别放入105℃电热鼓风干燥箱里恒温保持干燥≦2h,将不同粒度的石煤,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比例混合,混合的比例:0-0.15mm粒度的为25%,0.15-0.3mm粒度的为60%,0.3mm-0.6mm粒度的为15%;
b.选用的生物质为玉米秆,剪成段后放进105℃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恒温干燥保持2h,再用粉碎机制粉,制成的粉末粒度≦0.15mm;
c.选用的添加剂为Na2CO3和CaCO3,两种药剂分别研磨,研磨的粒度≦0.15mm;
d.按质量百分比计,进行配料,其配比如下:碳质石煤70%,玉米杆粉末30%;额外加入添加剂,加入的添加剂为Na2CO3或CaCO3,或Na2CO3与CaCO3混合的添加剂,混合的比例为Na2CO360%,CaCO340%,添加剂加入量占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总质量的4%,得到混合物料;
e.开启高温电阻炉程序控制装置,设定参数:升温速率≦8℃/min,终点温度为750-1000℃,焙烧时间为1.5-4.0h,将步骤d所配制的混合物料放入石英管中,再将石英管放入高温电阻炉中,在石英管的一端通入氧气,流量为≦1.0L/min,反应的同时不停的旋转石英管,反应结束后,冷却至700℃时,抽出石英管,使石英管内部物料隔绝空气,并冷却至室温;
f.采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熟样中五价钒的含量,经计算后得出:五价钒的转化率为55%-60%。
本发明与现有的石煤提钒技术相比,其显著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利用生物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优质煤,在碳质石煤焙烧过程中提供热量,促进石煤的热解燃烧,而且在节约优质煤资源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
2.在混合物料的焙烧过程中利用旋转移动床的原理让物料能充分的反应,对石煤试样进行不同的配比,增加物料间的孔隙率,使其反应更加充分。
3.通过选择合理的添加剂和最佳复合添加剂的配比,来帮助钒的转价与浸取,最终提高钒的回收率。本发明操作简单,节省处理工艺占地,具有节能、高效环保、有效提高五价钒转化率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的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实验室小型焙烧试验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6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