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烟气脱硫后颗粒物含量的工艺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8433.4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8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凌斌;聂江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73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烟气 脱硫 颗粒 含量 工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物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湿法脱硫系统排放的烟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工艺,其中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占世界上投入运行的FGD系统的85%左右,我国绝大部分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方式都是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硫效率一般可达95%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烟气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标准不断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各项污染物排放限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为了能够达标排放,对于现有的湿法脱硫系统而言,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大脱硫的液气比,而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含有脱硫浆液的雾滴会随烟气进入除雾器,现有折板除雾器针对20μm以下的雾滴除雾效率很低。大量细小雾滴通过除雾器排出烟囱,饱和的含有脱硫浆液雾滴的烟气在排放过程中随温度的降低烟气析出冷凝水,与逃逸的雾滴形成脱硫装置周边的降雨,即石膏雨,硫铵气溶胶等,这对周边环境和设备都会造成一定危害,并造成颗粒物排放超标,因此,必须设法减少脱硫烟气颗粒物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降低烟气脱硫后颗粒物含量的系统,以解决脱硫系统出口含有较大浓度颗粒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烟气脱硫后颗粒物含量的系统,包括脱硫塔和第二浆液池,脱硫塔底部设置有第一浆液池,脱硫塔下部开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塔内位于烟气入口上方为脱硫级,脱硫级分为至少两段,先与烟气接触的前段脱硫级通过第一段的循环泵连接第一浆液池,最后一段脱硫级通过第二段的循环泵连接第二浆液池;脱硫级上方设置有第一除雾器,第一除雾器连接有喷雾段,喷雾段连接第二除雾器,第二除雾器上部设置烟气出口;还包括第三浆液池,所述第三浆液池通过第三循环泵与喷雾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浆液池、第二浆液池中填充有脱硫剂浆液,第二浆液池通过第一浆液池取液,两者之间设有颗粒物脱除装置;第三浆液池连接有污染物脱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浆液池、第二浆液池、第三浆液池中的浆液的浓度依次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物脱除装置、污染物脱除装置为过滤机,沉降池,澄清器、水力旋流器,吹脱气提池、中和池等装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段及第二除雾器与脱硫级一并设置在整个脱硫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雾器位于喷雾段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段设有漏斗状的储液装置,第二浆液池位于脱硫塔外,储液装置下端设有回流管,连通到第二浆液池。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段及第二除雾器设置在脱硫塔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雾器设置在喷雾段的上方或者喷雾段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喷雾段下方设置第二浆液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雾器设置在喷雾段的一侧,其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第二浆液池之间设留有烟气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烟气脱硫后颗粒物含量的工艺,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烟气脱硫后颗粒物含量的工艺,原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脱硫塔,烟气经过脱硫级去除SO2,其中在脱硫级的前段采用高浓度的浆液,含固为5~35%,在后段,采用低浓度浆液,含固≤5%;后段低浓度雾滴在脱硫的同时也捕集进入后段的前段高浓度雾滴,使进入第一个除雾器的雾滴中的颗粒物浓度降低;在相同的除雾效率下,第一个除雾器出口的颗粒物浓度下降;烟气进入第一除雾器,去除烟气中较大粒径的脱硫浆液雾滴后,含有细小颗粒物的细小雾滴的随烟气进入到喷雾段,通过向烟气中喷入粒径为数十到数百微米的清洁雾滴,用以捕捉烟气中的细小雾滴和细微颗粒物,经过喷雾净化后的烟气进入到第二除雾器,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后排放。
进一步的,第一除雾器去除烟气中较大粒径的脱硫浆液雾滴的粒径大于10~20微米;喷雾段捕捉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的粒径小于2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浆液池中为工艺水,可以添加有活性剂、絮凝剂,其中细微颗粒物含量低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8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