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煤机用螺旋旋流式煤粉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8465.4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6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邵林芳;刘金生;任强海;阮国荣;张震;王晖;邹荣华;蒋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0 | 分类号: | B02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煤机用 螺旋 旋流式煤粉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磨煤机煤粉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磨煤机用螺旋旋流式煤粉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而高碳煤渣则主要缘于近年兴起的煤加压气化技术,两类均属于含一定碳分的微细颗粒混合物。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不加处理,就会对环境、人体和生物造成很大危害。目前我国每年由于燃煤所产生的煤渣约4亿吨左右,十二五末产量将达到5.7亿吨,并且我国未利用的库存煤渣多达5亿余吨。对如此大量的煤渣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煤渣的利用率已成为关注要点之一。
粉煤灰的颗粒粒度范围为0.5~300μm,灰分中未燃尽的碳的含量一般在12%~20%之间。目前灰分的利用率在67%左右,但是火电厂对灰分的处理主要是直接出售用于建材、筑路、回填等,没有对灰分的碳进行回收,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较高的碳含量会对灰分用于建材生产原料产生不利影响。从灰分中回收碳作为电力燃煤不仅可以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对灰分进行分选成一级灰和二、三级灰,显著提高灰分的利用率,也能提高以其为原材料的建材的性能。
发展粉煤灰各种高附加值用途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减少粉煤灰中的碳含量,降低烧失量,这是综合利用粉煤灰的重要基础。但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还未能充分地综合利用粉煤灰为社会经济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粉煤灰高效利用的情况。
因此,一种成本低且效果好的粉煤灰脱渣分级和浮选脱碳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高碳粉煤灰和渣中碳粉的高效回收,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其利用价值,充分实现工业排放物的综合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效果好的粉煤灰脱渣分级和浮选脱碳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高碳粉煤灰和渣中碳粉的高效回收,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其利用价值,充分实现工业排放物的综合高效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磨煤机用螺旋旋流式煤粉收集装置,主要由锥体1、位于锥体1上端的出气管2、位于锥体1一侧的进料管3,所述的锥体1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反螺旋通道4、顺螺旋通道5和涡流管6;所述的反螺旋通道4上端与出气口2相连接,其下端与涡流管6相连接;所述的顺螺旋通道5与进料口3相连接;在锥体1下端设有球形收集腔7;所述的球形收集腔7通过稳压管8与进料管3相连接,在所述的稳压管8上设有逆流止回阀9。
所述的稳压管8与进料管3平滑连接。
所述的球形收集腔7下端设有集料口1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锥体1、出气管2、进料管3、反螺旋通道4、顺螺旋通道5、涡流管6、球形收集腔7、稳压管8和逆流止回阀9,使得煤粉通过进料管3进入到锥体1内,而煤粉在进入锥体1内时沿着顺螺旋通道5进入,减少了煤粉进入时的阻力,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煤粉粒经锥体1底进入球形收集腔体7中,而大部分细颗粒以及空气沿着反螺旋通道4由出气管2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而由于球形收集腔7中的压强较大,使得粗煤粉易于二次返混,而采用与进料管3相连接的稳压管8的连接,使得球形收集腔7与进料管3内的压强相同,进而抑制煤粉二次返混,而逆流止回阀9的采用,使得空气只能进入进料管3内而进料管3内的物料不会进入到球形收集腔7内,减少了煤粉二次返混,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不仅能够收集煤粉,而且减少了煤粉二次返混,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锥体1、出气管2、进料管3、反螺旋通道4、顺螺旋通道5、涡流管6、球形收集腔7、稳压管8、逆流止回阀9、集料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磨煤机用螺旋旋流式煤粉收集装置,包括锥体1、出气管2、进料管3、反螺旋通道4、顺螺旋通道5、涡流管6、球形收集腔7、稳压管8、逆流止回阀9、集料口10。
如附图1所示,其中锥体1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反螺旋通道4、顺螺旋通道5和涡流管6;反螺旋通道4上端与出气口2相连接,其下端与涡流管6相连接;顺螺旋通道5与进料口3相连接;在锥体1下端设有球形收集腔7;球形收集腔7通过稳压管8与进料管3相连接,在稳压管8上设有逆流止回阀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8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管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的印纸校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