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帘换热式圈舍的水循环回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9057.0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2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献忠;王晨曦;李瑞章;曾宪富;齐兴国;蔡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农副业基地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25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帘换热式圈舍 水循环 回收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中圈舍换热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为一种湿帘换热式圈舍的水循环回收单元。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用圈舍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通风问题。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有效地排除舍内热量,降低圈舍的温度。在北方还需要考虑圈舍内的湿度问题,要始终确保圈舍内通入新鲜而湿度相当的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粉尘和病原微生物。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状态下不需要专门设备、不需要动力、能源,且管理简单,所以实际应用中开放式圈舍和半开放式圈舍以自然通风为主,在夏季炎热时辅以机械通风。在密闭式圈舍养殖中,以机械通风为主。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机械通风已成为控制圈舍环境的重要手段。风机选用的有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轴流式风机常用于调节送风量,既可用于送风也可用于排风。离心式风机适用于需要较大风压进行较远距离送风的场合。
为了在实现通风换气的同时,还能对圈舍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在现有养殖过程中常采用湿帘式通风换热方式。所谓湿帘式的换热方式是通过在圈舍的山墙上或者靠近山墙的两纵墙上进行通风口设置,通过电机将冷水抽到通风口所在的圈舍上端横向出水排,并设置横向出水排于通风口上端,冷却水由横向出水排排出,垂直降落便在通风口处形成了湿帘。在循环风由通风口进入的时候,循环风与水换热同时干燥的循环风还会带出一定的水汽,使圈舍内空气降温有增湿。但是目前的湿帘换热式圈舍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即冷水形成湿帘由圈舍上端流下后直接进入排水池按照废水排走,虽然有的圈舍设计时通过相关引流设施将该部分水回收,如用于圈舍的清洗,但是因为湿帘换热所用水量较大,难以实现完全回收,所以在后者情况之下仍然有较大浪费,且将该部分水回收用于如清洗圈舍用的某些回收设施的结构较繁杂,工程量较大,圈舍建造成本较高,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帘换热式圈舍的水循环回收单元,其能够直接对形成湿帘的水实现完全循环回收,不断用于湿帘降温,达到节水的环保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帘换热式圈舍的水循环回收单元,包括设置于湿帘下方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的下端连通循环池,所述循环池相对地表向下延伸设置于土层中,在所述回收槽下端口处设置过滤网层,所述循环池的池底通过管道连通至电机。
进一步,所述循环池的池底位于地表下5至7米处。
进一步,所述循环池的池腔为自上向下的扩腔式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循环池与电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缓流池,所述缓流池整体设于土层中。缓流池连接循环池底的进水管道接口和连接电机的出水管道接口分别位于缓流池中部两侧。最好使所述缓流池的最下端不高于所述循环池的池底,缓流池的体积相对循环池体积要相对小得多,体积比范围最好为1/7至1/5。
进一步,所述缓流池并联设置有多个,且各个缓流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同一个或者各自对应连通至一个电机。
进一步,所述电机设置于隔热箱内,所述隔热箱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地面上,在与所述电机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外壁上包裹隔热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通过回收槽对形成湿帘的水收集,并经过回收槽下端的过滤网层过滤,使该部分水进入到循环池内降温。因为循环池埋置于土层中且池底位于土层中一定深度,所以在循环池内水温有明显的渐变分层,即循环池的上部水温较高,池底附近水温与土层换热后温度很低几乎与地下土层温度一致,电机在抽水形成湿帘时直接从循环池的池底抽水,在电机抽力作用下循环池内的水不断进行上下交替补充、并与土层换热,确保了形成湿帘之水的相对恒定之低温状态。
为了减缓循环池内上部与下部水层之间的交替补充速度,延长水在循环池下部的换热时长,同时增大了换热面积,宜将循环池的下端容腔相对其上端容腔设置的大一些。
当然为了克服电机抽力对循环池底部水流的明显影响,还设置了缓流池。缓流池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换热面积,还减缓了抽力对循环池底部液体的搅动作用,避免循环池内形成剧烈的上下对流,影响循环池池底水温的温度,提高降温效果。特别是在将所述缓流池与上述将循环池的容腔区分设置的结构结合时,这种效果会更加突出。并联设置多个缓流池,能够进一步减轻循环池内对流,增强降温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维修不影响持续工作的效果。
隔热箱及隔热层的设置有利于避免阳光照射对水管内水温的影响,保证了水在形成湿帘前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理想的低温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圈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农副业基地,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农副业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9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