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润滑式隔片与惰轮轴组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9535.8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帅;胡雪松;许福忠;藏真伟;董志强;冯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C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12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润滑 式隔片 轮轴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属于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将隔片与惰轮轴进行组合的结构。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部件如:齿轮与轴之间、齿轮与齿轮之间等都必须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冷却。在柴油机齿轮传动机构中,惰齿轮安装在惰轮轴上,用螺栓将惰轮轴固定在柴油机机体上。目前惰轮轴与齿轮都采用衬套式滑动轴承,惰轮轴设有供油孔用于给衬套式滑动轴承润滑,并通过衬套及齿轮的油孔将油送到齿面上,给齿轮副润滑。但在齿轮的齿面上加工油孔,既影响齿轮的强度,又增加了加工程序与成本,而且这种结构也使齿轮与惰轮轴配合的大端面也得不到润滑,使齿轮易发生磨损问题。而本发明的提出可以解决惰轮轴良好的润滑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隔片与惰轮轴组合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片的一侧设有两组相互垂直的4个油池,其中两个油池设有甩油槽;惰轮轴上分别设有中间油孔和斜油孔,惰轮轴的小端面设有油槽。两个隔片分别设置在惰齿轮的两侧,其中隔片设有油池的一侧贴近惰齿轮。惰齿轮中心镶嵌衬套,惰轮轴穿过隔片及衬套,惰轮轴设有油槽的一侧贴近惰轮轴档板。螺栓穿过惰轮轴档板及惰轮轴与机体安装固定。
隔片与惰轮轴组合进行润滑的原理是,用隔片将惰齿轮端面与惰轮轴端面隔开,通过隔片上的油池以及甩油槽用于惰齿轮与惰轮轴接触面的润滑,甩油槽的作用还可以将油甩到齿面上用于两齿轮副的润滑。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采用隔片及惰轮轴组合结构替代了惰齿轮上的油孔而保证齿面的润滑,因为惰齿轮上无油孔设置,所以保证了齿轮的强度。隔片上的油槽可将系统润滑油引入到隔片与齿轮端面配合的工作部位,充分保证润滑效果,防止惰轮轴、齿轮等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隔片与惰轮轴组合后的结构图。
图2为图1A-A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1B-B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惰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与惰齿轮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发动机润滑式隔片与惰轮轴组合结构,包括:隔片、惰轮轴、惰齿轮、衬套、惰轮轴档板以及螺栓。其结构是:隔片1的一侧设有两组A、B相互垂直的4个油池,其中两个A油池设有甩油槽(如图1-4);惰轮轴2上分别设有中间油孔C和斜油孔D,惰轮轴的小端面设有油槽E(如图5)。其组装结构是,两个隔片分别设置在惰齿轮3的两侧,其中隔片设有油池的一侧贴近惰齿轮,惰齿轮中心镶嵌衬套4,惰轮轴穿过隔片及衬套,惰轮轴设有油槽E的一侧贴近惰轮轴档板5,螺栓6穿过惰轮轴档板及惰轮轴与机体安装固定。4个油池设计为马蹄形(如图6)。
隔片与惰轮轴组合包含二个隔片和一个惰轮轴。在安装时,两隔片分别在惰齿轮的两侧,隔片具有油池的一侧贴近惰齿轮。
隔片上有A、B四个油池,其中油池A上带有甩油槽;惰轮轴上有油孔C、D和油槽E,其中油孔C是为了给惰轮轴与惰齿轮之间进行供油润滑,油孔D、油槽E分别为左右隔片供油润滑。
实施过程:润滑油由惰轮轴的油孔D、油槽E进入到隔片上的4个油池,当油池内存有润滑油时,惰齿轮转动时与隔片之间就可以得到润滑,减小摩擦。而当隔片在随同惰齿轮转动时,润滑油通过隔片油池上的甩油槽对其他齿轮进行润滑,从而增加润滑效果。所以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惰轮轴、惰齿轮等因缺油而发生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9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矿车用带液力缓速器双油泵变速器
- 下一篇:减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