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19994.6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2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启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启烽 |
主分类号: | B08B3/10 | 分类号: | B08B3/10;F22B1/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蒸汽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包括手柄、蒸汽发生装置、清洁头,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并设有开关按钮;上壳体内设有水箱,下壳体内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发热体、蒸汽出口;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通管与水箱进行连接并可把水抽送至发热体内进行加热,第一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通管与发热体进行连接;第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二通管进行连通,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四通管与第一通管进行连通并最终与水箱连通,第二水泵在按下开关按钮使发热体停止工作后开启工作并可把发热体内的蒸汽回抽至水箱内。当发热体停止工作时,第二水泵可把发热体内的残留蒸汽回抽至水箱内,并循环再用,安全性高,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清洁器,特别涉及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蒸汽清洁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蒸汽清洁器可以喷出蒸汽到需要清洁的位置上,然后通过清洁头来回刷拭来达到清洁的效果,蒸汽清洁器以其清洁效率高且洁净度高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现有的蒸汽清洁器一般包括有手柄、蒸汽发生装置、清洁头。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上壳体、下壳体,蒸汽发生装置上设有开关按钮,蒸汽发生器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发热体。当按下开关按钮使发热体工作时,水泵可把水箱内的水抽送至发热体内进行加热,发热体对水充分加热使其转化为水蒸汽并可流通至清洁头内,通过清洁头朝外喷出蒸汽并可使用清洁头进行清洁。而当用户按下开关按钮使发热体停止工作时,残留于发热体内的水蒸汽会继续朝外喷出,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完全停止朝外喷汽,一般难以在3秒内断汽,不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而且蒸汽的温度十分高,对用户尤其对幼儿构成人身安全的威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在关闭后迅速及时地断汽、安全性能高、可把残留的蒸汽回收并循环再用、节能环保、使用简单方便的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旨在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在关闭后迅速及时地断汽、安全性能高、可把残留的蒸汽回收并循环再用、节能环保、使用简单方便的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手柄、蒸汽发生装置、清洁头,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上壳体、下壳体,蒸汽发生装置上设有若干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包括开关按钮;上壳体内设有用于储水的水箱,下壳体内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可对水进行加热使其转化为蒸汽的发热体、连通于发热体与清洁头之间的蒸汽出口;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通管与水箱进行连接并可把水箱内的水抽送至发热体内进行加热,第一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通管与发热体进行连接;第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二通管进行连通,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四通管与第一通管进行连通并最终与水箱连通,第二水泵在按下开关按钮使发热体停止工作后开启工作并可把发热体内的蒸汽回抽至水箱内。
优选地,蒸汽出口与发热体之间通过第五通管进行连通。
本发明的蒸汽清洁器在按下开关按钮时,发热体停止工作,而第二水泵马上启动,并通过第三通管、第二通管把发热体内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抽,并通过第四通管、第一通管回流至水箱内,这样简单的结构及流程,就可迅速及时地把发热体内的蒸汽抽空,以免残留蒸汽流通至外部,伤及用户的人身安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蒸汽清洁器可在关闭后的3秒内马上断汽,不会再朝外喷出蒸汽,安全性能十分高,完全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而且,蒸汽回抽至水箱内,把残留多余的蒸汽进行回收并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十分符合现今仅能环保的理念。同时,上述回抽蒸汽的动作为自动化的操作,无需用户额外操作,使用简单方便。本发明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在关闭后迅速及时地断汽、安全性能高、可把残留的蒸汽回收并循环再用、节能环保、使用简单方便的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水泵的蒸汽清洁器的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启烽,未经何启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9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