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屋墙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后浇筑一体化施工方法及房屋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2160.0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鹏;王爱志;许雷;王军;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2/84;C04B28/00;C04B3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屋 墙体 结构 主体 浇筑 一体化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房屋墙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后浇筑一体化施工方法及房屋。
背景技术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及全面落实建设部颁布推广的新型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的各项要则,依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环保建筑,改变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
目前,先进国家的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高达70%以上,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足10%,特别是建筑主体建设方面,产业化程度不足5%,至今仍然停留在多道施工工序以手工形式依序施工的方式上(即现有传统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与墙体结构均分阶段施工,尤其墙体结构需要通过人工依次进行砌筑、抹灰、批刮。),不仅质量差,工期长、效率低,而且原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何使建筑工序简单化、快速化,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是大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屋主体结构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浇筑,成型好,施工简化、工期短,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避免了抹灰产生的空鼓、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墙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好的施工方法及房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墙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后浇筑一体化施工方法,首先浇筑主体结构,然后待主体结构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释放相应应力后,安装墙体结构模板和水电管路,最后泵送混凝土浇筑墙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结构采用新型轻质抗裂混凝土进行浇筑,所述主体结构采用普通常规混凝土进行浇筑;其中,所述新型轻质抗裂混凝土由以下成分和重量百分比制备而成:
水泥22.51%、陶砂42.997%、粉煤灰16.43%、杜拉纤维0.097%、发泡剂0.083%、减水剂0.26%、引气剂0.056%和水17.567%。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为P.032.5级水泥,所述陶砂的规格为2~5mm,所述粉煤灰为Ⅱ级磨细粉煤灰,所述杜拉纤维的长度为19mm,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进一步地,所述房屋墙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后浇筑一体化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浇筑主体结构;
待主体结构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释放相应应力后,在主体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向间隔设置与墙体结构连接的拉结构钢筋,同时在过梁洞口顶部设置若干钢筋;
在主体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向间隔设置与墙体结构连接“L”型缓冲连接件;
安装墙体结构的单侧模板;
预埋墙体结构内的水电管路和绑扎构造筋;
安装墙体结构的另一侧模板;
浇筑墙体结构,同时绑扎梁板钢筋和安装模板板面线管;
待墙体结构的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模板。
进一步地,在安装“L”型缓冲连接件之前,先在主体结构安装“L”型缓冲连接件的位置设置软性缓冲层。
进一步地,安装墙体结构的另一侧模板时,在至少某一模板的上端设置一个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浇筑口,同时在浇筑口的正上方楼层板开设浇筑孔,用于将泵管插入浇筑孔内把混凝土输入浇筑口完成浇筑;浇筑完毕后,用定制模板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浇筑墙体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浇筑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或配合为1:2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浇筑泵送开始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浇筑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以及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结构采用新型轻质抗裂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前应在墙体结构的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所述水泥砂浆的厚度为30mm厚,且配合比与新型轻质抗裂混凝土相同。
一种房屋,包括有主体结构和墙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墙柱与墙体结构的侧端之间、所述主体结构与墙体结构的上端之间均设有一组“L”型缓冲连接件,所述每组“L”型缓冲连接件共有两个,并左右对称设置,且与主体结构和墙体结构浇筑一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2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设备专用喷嘴
-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模板支撑体系与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