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抬芯的双联多芯头砂芯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22373.3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3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易大钢;曹承均;杨青松;张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9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抬芯 双联多芯头砂芯 设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抬芯的双联多芯头砂芯设计。
背景技术
汽车车桥的桥壳较长,对于铸造成型的桥壳铸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当钢水充填满砂型的型腔后,钢水产生的浮力会导致砂芯漂浮,进而造成桥体及桥包上壁偏薄、下壁偏厚,甚至因壁厚偏差过大造成产品报废。为了克服该难题,同时为了方便造型,减少砂芯数量,在桥壳铸造时,通常根据砂箱尺寸,选择一箱分布两件的一型出两件的方式,即将中桥壳与后桥壳相对放置在同一砂箱中,中间芯头相连接,这样,使桥包位置的砂芯尺寸加大,促进其稳定性。但是,生产过程中,按照上述工艺进行了多次试验生产,发现只靠中间芯头连接、两侧独立园芯头固定都不能有效抑制型腔铁水上浮力,实践证明,仅依靠中间芯头来压实整个砂芯,不能有效控制砂芯上浮,仍会出现铸件上下型壁厚不均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完全解决汽车桥壳铸件抬芯问题的防抬芯双联多芯头砂芯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防抬芯的双联多芯头砂芯设计,应用在铸铁桥壳的铸造砂型上,在砂箱内有两个桥壳的型腔,型腔内均设有砂芯,在两砂芯的中部设有连接的第一芯头,在两砂芯的两端设有连接的第二芯头。
所述第一芯头位于桥壳型腔的桥包开口部位。
所述第一芯头的顶部设置内浇道。
所述第一芯头的底部设置砂芯脚支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砂芯的两端将两个砂芯增加了连接点,并且用芯头形式设置,增加上型对砂芯的压紧面积,使得合型之后,砂芯不易移位,且单位面积承受的铁水浮力也相对减少;砂芯不易上浮,有效降低了上下型壁厚不均匀造成的尺寸偏差,提高铸件质量。
增加砂芯的压紧面积是一个有效解决抬芯问题的途径,本发明将桥壳铸件模两端独立的园芯头改为一个整体的方芯头,压紧面积增加了几倍,经过试验,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结构复杂、铸造设计芯头定位精度要求高、结构限制无法加大定位芯头尺寸的铸件。采用双联多芯头,增加芯头定位,增加砂芯受压面积,增大压紧力,有效抵抗铁水的浮力,保证了铸件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联多芯头砂芯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联多芯头砂芯结构主视图。
图3图2的A-A剖示图。
图4是图3的B-B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含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防抬芯的双联多芯头砂芯设计,应用在铸铁桥壳的铸造砂型上,在砂箱内有两个桥壳的型腔,型腔内均设有砂芯1,在两砂芯的中部设有连接的第一芯头3,在两砂芯的两端设有连接的第二芯头(2,4)。本发明在砂箱两型腔内的砂芯两端、中部相互连接,通过相互连接,增加了砂芯与型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整个砂芯抗铁水的浮力,充分保证了抑制砂芯上浮造成的铸件上下型壁厚不均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2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