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抑制胶质瘤增殖的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2968.9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1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俞磊;吴小江;祁伟;楼小燕;吴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生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10;A61K31/71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31325 | 代理人: | 唐嘉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抑制 胶质 增殖 干扰 mcm7 基因 分子 rna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胶质瘤增殖的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及其应用。该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碱基序列。本发明设计对胶质瘤增殖有促进作用的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应用胶质瘤细胞(U373细胞)模型研究其对胶质瘤增殖的抑制作用,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分子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分子干扰RNA(即shRNA),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抑制胶质瘤增殖的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该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MCM7蛋白是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DNA解旋酶活性,参与DNA复制起始,对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显示,MCM7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脑胶质瘤),可以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复查肿瘤病,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采用的是分类比较简单的Kernohan分类法。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各型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由双链RNA介导的细胞内与其序列同源的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这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RNA干扰(RNAi)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迅速阻断序列特异的目标基因的表达活性,是实验室中一种有效的阻断基因表达的工具。
目前,尚未见有关用于抑制胶质瘤增殖的MCM7基因的相同序列小分子干扰RNA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抑制胶质瘤增殖的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该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该干扰MCM7基因的小分子RNA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生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生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2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