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载玻璃的非对称的SiO2‑金膜‑SiO2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3166.X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4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秦柳丽;宋树祥;罗晓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2 | 分类号: | G02B6/12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卢玉恒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载 玻璃 对称 sio sub 金膜 波导 结构 表面 等离子体 传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具体是一种加载玻璃的非对称的SiO2-金膜-SiO2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播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简称SPPs)是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亚波长结构实现的一种光波与可迁移的表面电荷之间电磁模,可以支持金属与介质界面传输的表面等离子波,从而传输光能量,且不受衍射极限的限制。正因为SPPs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纳米量级操纵光能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以伦敦帝国学院Oulton教授在低温环境下设计的在覆盖薄MgF2层银膜中增加CdS纳米线结构,实验装置由15nm的SiO2球包裹14nm金核构成,周围有2700个俄勒冈绿488染料分子(密度为6.25×1019cm-3)。染料的辐射峰(中心波长约510nm)与粒子谐振峰(中心波长约520nm)很好重叠,采用488nm、4ns的光脉冲泵浦,测量了粒子光谱及时间特性,得到输出光谱峰值在531nm附近,光强在某一阈值附近表现为随泵浦强度线性增加。SPPs在新型光子器件、宽带通讯系统、微小光子回路、光电子集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当前已经产生了以SPPs研究为核心内容的亚波长光学这一学科,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的器件与机理。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2005年95卷第4期第046802页上登载了“Channel plasmon-polariton guiding by subwavelength metal grooves”一文,丹麦奥尔堡大学的Bozhevolnyi团队报道了采用聚焦离子束刻蚀加工,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研究发现的V形槽SPPs波导器件,他们采用基于对称金属薄膜结构设计了波分复用器以及Bragg光栅滤波器,实现了对SPPs波的滤波特性。然而尽管研究人员实现了将光场约束到几十纳米的量级,但设计的波导器件损耗依然很大。目前SPPs技术应用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由于欧姆效应导致的强烈衰减,500nm的可见光在理想单一界面中传输距离(振荡强度减少到1/e时的长度)约1.8μm。这显然无法实现光子器件的应用,实现SPPs传播中损耗-补偿依然是SPPs光子器件向实用型转变的首要目标。
通过检索和查新发现,目前大都采用增益介质以补偿SPPs衰减,但这却牺牲了波导亚波长尺度及电场强局域化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载玻璃的非对称的SiO2-金膜-SiO2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播装置。这种装置能够确定亚波长约束的同时增加SPPs波导器件传播距离,且成本低、易于实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载玻璃的非对称的SiO2-金膜-SiO2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播装置,包括顺序叠接的顶层SiO2层、金膜层、L形玻璃层、底层SiO2层,其中玻璃层L形长边的外端面与金膜层叠接,L形长边的内端面与底层SiO2层叠接,所述的 L 形玻璃层为高透射率 BK7 玻璃。入射角度大于底层SiO2层与L形玻璃层间的全反射角的入射光进入L形玻璃层棱镜,金膜层表面的反射光传播过程中在L形玻璃层棱镜与底层SiO2层介质发生全反射。
所述的金膜层刻蚀有光栅结构,光栅结构激发产生在顶层SiO2层-金膜层界面上的传播的传导型SPPs。
利用衍射光和金膜层刻蚀的光栅结构激发产生在顶层SiO2层-金膜层界面上的传播的SPPs,金膜层表面的反射光传播过程中在L形玻璃层与底层SiO2层介质发生全反射增强SPPs传播中的局域化强度,实现增加SPPs传播距离。
顶层SiO2层、金膜层的长、宽均为1500nm、1000nm,L形玻璃层与底层SiO2层叠接后的长、宽为1500nm、1000nm;顶层SiO2层和底层SiO2层的厚度分别为300nm和100nm,为不同厚度的非对称介质,金膜层厚度为150nm、L形玻璃层厚度为150nm;金膜层光栅周期为3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光转换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