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N-MIMO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报告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3206.0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0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R·保兰基;A·Y·戈罗霍夫;N·布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B17/24;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戴开良;王英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mimo 通信 系统 中的 干扰 报告 方法 装置 | ||
用于N‑MIMO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报告的方法和装置。本文描述了有助于网络多输入多输出(N‑MIMO)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如本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测量和报告对应于指定节点集之外的网络节点的干扰,其中指定节点集可以协作地服务设备。各个干扰报告可以额外地识别主干扰节点、各个节点的发射天线之间的相关性等。随后,各个干扰报告可以与每节点的信道信息组合,以管理各个网络节点上的协作和调度。如本文所进一步所述,来自网络节点的干扰可以通过观察来自该网络节点的参考和/或同步信号来测量。为了辅助这种观察,各个非干扰网络节点可以定义空导频间隔,在空导频间隔中,停止或减小传输。如本文所额外描述的,各个干扰网络节点所广播的负载信息可以结合干扰计算来识别和使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41886.9(PCT/US2009/061723),申请日为2009年10月22日,发明名称为“用于N-MIMO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报告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10月24日提交的、名称为“INTERFERENCE REPORTING FOR N-MIMO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为No.61/108,278以及2009年3月23日提交的、名称为“INTERFERENCE REPORTING FOR N-MIMO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为No.61/162,613的权益。前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文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支持网络节点之间的协作通信的技术。
背景技术
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例如,可以借助这种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视频、分组数据、广播和消息服务。这些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来支持多个终端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随着对高速多媒体数据服务的要求迅速增长,已经致力于实现具有增强性能的有效且健壮的通信系统。例如,近年来,用户已经开始用移动通信代替固定线路的通信,并且日益要求好的语音质量、可靠的服务和低的价格。除了当前正在使用的移动电话网络之外,一类新型的小基站已经出现,它们能安装在用户的家中,并能使用现存的宽带互联网连接提供对移动单元的室内无线覆盖。这种个人的微型基站通常称为接入点基站,或者可替换地称为家庭节点B(HNB)或毫微微基站。典型地,这种微型基站通过数字用户线路(DSL)路由器、线缆调制解调器等连接到互联网和移动运营商的网络。
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配置成包括一系列无线接入点,它们能提供对系统内各个位置的覆盖。这种网络结构通常称为蜂窝网络结构,而接入点和/或它们在网络中所分别服务的位置通常称为小区。
进一步,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多个源和/或目的地(例如,对应于各个天线)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控制信令和/或通信系统中设备之间的其它信息。用于各自地传输的多个源和/或目的地连同MIMO通信系统的使用已经产生更高的数据速率、改善的信号质量和在一些情况下相对于单输入和/或单输出通信系统的其它此类益处。MIMO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是网络MIMO(N-MIMO)或协作多点(CoMP)系统,其中,多个网络节点能协作以便与诸如用户设备单元(UE)之类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交换信息。
N-MIMO通信系统中网络节点之间的协作可以基于各种网络参数和/或其它适当的因数根据一个或多个协作策略来进行,其中,参数与要执行协作的用户设备相关。因此,将期望实现用于产生和处理与干扰和/或其它网络参数相对应的反馈报告以改善与N-MIMO通信系统中多节点协作相关联的系统性能增益的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