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池供电的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3541.0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效龙;郑威;郝鹏;李峰;张正言;黄炜嘉;王彪;解志斌;田雨波;张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3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供电 注射 神经 刺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疗仪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更具体是涉及一种微电池供电的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疗中,对神经或肌肉进行刺激。
背景技术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生物医疗电子装置。它用于产生低频电脉冲对生物体进行功能性神经电刺激,以达到减轻病痛症状,恢复或调整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等作用。神经刺激器可以由神经科医师,护士或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校准,以满足个别病人的具体需要。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和应用最广的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这种神经刺激器必须通过外科手术将其植入到人或其他动物的身体内,具有以下局限性:1)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植入到身体内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手术(如植入脑深部刺激器需要约十二个小时),病人必须忍受一定的痛苦;2)相对于特定的需要刺激的靶点神经,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尺寸相对较大,不能被植入到形状或体积受限的靶点神经或肌肉组织中(如脑部);为了将刺激信号传导至脑部部位,需要在电极上引入较长的电极延长导线;但是电极延长导线很容易发生移动,有可能在错误的位置引发一个电刺激,这会极大地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且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任何部分所诱发的感染往往会扩散到整个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再次通过外科手术对电池或整个植入神经刺激器进行更换;3)现有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主要用于在生物体内进行长时间的刺激;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在一些特殊的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电刺激来判断手术切面是否有神经、神经所处的位置、以及是什么性质的神经等;此时虽然可以采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但是由于仍然需要植入,其过程耗时繁琐,不够便捷,因此不太适合于短期刺激的场合;4)在植入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并长期使用后,原创口已愈合,在需要移除或更换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时,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因此对肌体组织造成的二次伤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尤其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微电池供电的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本发明的微电池供电的注射式神经刺激器,目前尚无相关的文献介绍,亦未搜索到相关的专利文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电池供电的注射式神经刺激器,由外壳1、电极2、天线3、微电池4、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数据接收模块6、生物及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眼孔9和填充物10构成。
所述外壳1用以保护注射式神经刺激器和人体组织互相免受对方的侵蚀。所述电极2是注射式神经刺激器和生物体组织之间的接口。所述天线3用于数据传输。所述微电池4为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提供电能。所述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用于产生、管理和控制注射式神经刺激器的运行;其中微神经刺激器产生一个极性、幅度、占空比和频率可调的脉冲,通过所述电极2对神经或肌肉组织提供适当的电刺激;微控制器用于管理和控制注射式神经刺激器的运行,例如启动或停止刺激,监测神经行为,读取数据信息等。所述数据接收模块6用于解码外部信号发送器所发送的刺激信号信息,如极性、幅度、占空比和频率等。所述生物及温度传感器7将生物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整合在一个模块上;其中前者用于检测神经或肌肉组织的行为,提取电信号和生物体内的生理或生化参数等;后者用于感知注射式神经刺激器的温度以及其和所处组织之间界面处的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注射后注射式神经刺激器在体内的压力变化,预警风险。所述眼孔9用以在短期内移除注射式神经刺激器。所述填充物10用于空间填充和部件固定。
所述外壳1为空腔球体,球体过球心的球壁上对称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电极2为分别安装在通孔中的2根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套穿连接在外壳1的通孔中,另一延伸端端头为球头;所述天线3为2根,分别并对称涂覆在所述外壳1的球体内壁上,天线3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极2相连,另一端同时与所述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和数据接收模块6相连;所述微电池4、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数据接收模块6、生物及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自左至右依次并相互隔离安置在所述外壳1的球体空腔内;其中所述微电池4的两根电源接头以串联的方式依次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数据接收模块6、生物及温度传感器7和压力传感器8;所述生物及温度传感器7的两路信号,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8的一路信号均连接至所述数据接收模块6;所述微控制器及微神经刺激器模块5还有两路信号连接至所述数据接收模块6;所述眼孔9是在所述2根电极2中的任意一根的球头上所开设的孔中心线与电极2轴线相垂直的一通孔;所述填充物10填充所述外壳1内部剩余的空间,并固定其内部所有其它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脑电信号控制的经颅磁刺激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会阴部消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