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裂缝检测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4105.5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9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波;庹先国;王洪辉;成毅;王磊;刘明哲;王琦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物 放射性 水泥 固化 裂缝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裂缝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是以水泥作为主要的无机凝胶材料,掺入火山灰活性的混合材、改善拌合浆体与水泥石某些性能的外加剂和纤维,加入水,按一定配比与废物混合,利用水泥与混合材的水硬性,使拌合浆体在一定养护期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固化体。因其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无需高温、固化产物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核电站和其他核设施中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但是在制备过程中,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不当或是搅拌不均匀会使固化体形成多个孔隙和裂缝,从而造成核素浸出率升高、抗压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使得固化体不能满足固化要求。
目前,固化体检验主要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手段,通过取样、制样、化验等多环节获取固化体的浸出性、抗压强度等各项指标。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及时地反馈固化体信息;而且固化体以固态的形式封装在混泥土桶或钢桶内,需要复杂的取样、制样工艺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孔隙度和裂缝推断固化体是否满足固化要求,从而对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和搅拌速率进行反馈调节。能够对固化体实时检测,解决了不能及时反馈固化体信息和取样、制样工艺环节复杂的问题的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裂缝检测装置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传送带,用于传送废物桶;
安装在传送带一侧的伽马射线发生装置,用于产生伽马射线;
安装在传送带另一侧,位于伽马射线发生装置对面的伽马射线探测器系统,用于探测由伽马射线发生装置产生、经废物桶中固化体衰减后的伽马射线,并将其转化为脉冲信号矩阵;
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伽马射线发生装置和伽马射线探测器系统,能调节二者高度和与传送带的距离;
与伽马射线探测器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分析处理系统,用于获取脉冲信号矩阵,处理后建立废物桶扫描测量的二维灰度图像,并将其与合格的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的图像信息对比,判断被测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是否合格;
与分析处理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反馈控制系统,所述反馈控制系统连接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的配比装置和搅拌控制器,根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信息,控制配比装置中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以及搅拌控制器的搅拌速率。
本发明中,传送带传送待检测的废物桶,伽马射线发生装置产生伽马射线,经过废物桶中固化体衰减后,被伽马射线探测器系统探测到,并转化为脉冲信号矩阵,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判断被测废物桶中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通过反馈控制系统控制配比装置中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以及搅拌控制器的搅拌速率,合格则不做任何操作。本发明可以检测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体在制备过程中,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不当或是搅拌不均匀造成的孔隙和裂缝,从而及时调整搅拌速率、以及废液、水泥和添加剂的配比,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通过取样、制样、化验等多环节获取固化体的浸出性、抗压强度等各项指标,从而导致检测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地反馈固化体信息,且取样、制样工艺环节复杂的问题。本发明中,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母,能调节二者高度和与传送带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伽马射线发生装置包括伽马射线标准源、生物屏蔽壳和源准直器,所述伽马射线标准源为10mCi 60Co同位素标准体源,用于产生1.17MeV和1.33MeV能量的伽马射线;所述源准直器材料为铅,用于使伽马射线从扇形窄缝中射出,所述生物屏蔽壳包裹在伽马射线标准源外壁,材料为铅。
生物屏蔽壳材料为铅的目的是用于辐射防护,防止人和其他生物体受到过量照射。
作为优选:所述伽马射线探测器系统包括伽马射线探测器和固定在其上的探测器准直器,所述伽马射线探测器为长度与废物桶高度相同的线阵CMOS伽马射线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准直器材料为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4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