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TP分段喷射的EGR冷却器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4587.4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2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忆昔;郑益;陈亚运;李小华;施蕴曦;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6/29 | 分类号: | F02M26/29;F02M26/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tp 分段 喷射 egr 冷却器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基于NTP分段喷射的EGR冷却器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的尾气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高校和企业纷纷致力于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技术是众多净化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然而,由于发动机废气的温度太高,如果未经冷却的废气直接进入进气管,会导致进气温度升高,燃烧效率下降,不利于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且不能很好的抑制NOx的生成。为了最大效率的发挥EGR降低NOx的作用,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提出CEGR技术,即在EGR系统中加入冷却器,进一步降低进气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温度,提高发动机的排放性和经济性。
在柴油机排气过程中,废气通入EGR冷却器冷却到较低温度,易使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水蒸气凝结,从而导致EGR冷却器的积碳并堵塞气道,这极大的阻碍了EGR冷却器发挥其功用。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对EGR冷却器进行再生是很有必要的。
低温等离子(Non-thermal Plasma, NTP)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无二次污染且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目前内燃机尾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NTP可有效去除PM,为EGR冷却器的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与EGR冷却器中的积碳作用,使积碳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分解,并发生后续的各种反应,以实现EGR冷却器再生。例如中国专利CN 103629018 A描述了一种利用NTP再生EGR冷却器的方法,此方案可有效降低EGR冷却器的积碳并提高其性能。然而,由于受EGR冷却器的翅片结构以及自身长度的影响,其前端再生效果明显,而后端则仍有部分积碳残留。这是由于NTP产生的活性粒子和自由基团大部分与EGR冷却器的前端积碳发生反应,而后端的积碳则只能通过与残余的活性粒子反应,以及自身的缓慢氧化来消除。EGR冷却器再生不完全,将影响其冷却性能、降低其冷却效率。另外,积碳的缓慢氧化极大地延长了再生时间,降低了再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翅式EGR冷却器的改进结构,实现NTP的分段喷射,从而实现EGR冷却器的高效再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NTP分段喷射的EGR冷却器再生装置,包括NTP喷射系统和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包括进气腔、EGR冷却器壳体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NTP喷射系统的喷射管相连,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排气腔分别与所述EGR冷却器壳体内的翅片管相连,所述翅片管分为翅片管一、翅片管二、翅片管三和翅片管四四个部分,所述翅片管一和所述翅片管二之间设置有翅片管空腔一,所述翅片管二和所述翅片管三之间设置有翅片管空腔二,所述翅片管三和所述翅片管四之间设置有翅片管空腔三;所述翅片管空腔一、所述翅片管空腔二和所述翅片管空腔三分别连接所述NTP喷射系统的喷射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翅片管一内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翅片管二内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翅片管三内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翅片管四内安装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以实时探测EGR冷却器内部温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排气腔之间还连接有压差计,用以测量EGR冷却器前后端的压差,明晰EGR冷却器内部积碳去除情况。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气腔连接有气体分析仪,所述气体分析仪用来测量EGR冷却器出气口的CO和CO2的浓度。
上述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经石棉垫一与EGR冷却器壳体相连;所述排气腔经石棉垫二与EGR冷却器壳体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翅片管空腔一、所述翅片管空腔二和所述翅片管空腔三在所述EGR冷却器壳体轴向方向的间隙为1~2cm,使得活性气体更均匀的进入到每一根翅片管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EGR冷却器位于温控箱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4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燃化热能提供系统
- 下一篇:柴油机待机操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