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5325.X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7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轩;欧阳明高;卢兰光;何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短路 识别 方法 | ||
1.一种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用于对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微短路现象进行识别,具体步骤包括:
S1,实时采集各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电压,以获得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集U(t),该电压集U(t)包括多个电压U,该多个电压U与多个时间点t一一对应;
S2,计算各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多个时间点t中某一时间点ti的电压导数dU/dt(t=ti);
S3,判断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是否存在离群点,所述离群点是指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远小于其他电压导数dU/dt(t=ti)的极端小值,若有,进入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1;
S4,判定所述离群点对应的电池单体在所述时间点ti在发生了微短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是否存在离群点的方法包括:
S31,去除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的最大值max1和最小值min1,计算剩余所述电压导数dU/dt(t=ti)的平均值mean1和标准差stdev1;
S32,计算所述最小值min1与所述平均值mean1的差值的绝对值|min1-mean1|;
S33,判断所述绝对值|min1-mean1|是否大于3倍的所述标准差stdev1,若是进入步骤S34,否则进入步骤S35;
S34,判定所述最小值min1为所述离群点;
S35,判定不存在所述离群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等时间间隔采集所述多个电压U和所述多个时间点t,所述时间间隔为0.2秒至2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4之后,进一步对所述微短路的类型进行判定,具体步骤包括:
S5,计算所述离群点对应的电池单体在所述时间点ti以后k个时间点的电压导数dU/dt(t=ti+1、···ti+k-1、ti+k),k>3;
S6,以所述电压导数dU/dt(t=ti+1、···ti+k-1、ti+k)作为随机变量x计算信息熵H(x),判断该信息熵H(x)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阀值,若是进入步骤S7,否则进入步骤S8;
S7,判定所述微短路为外短路;
S8,判定所述微短路为内短路;
其中,步骤S6中所述第一预设阀值的设定方法包括:
S61,提供一发生外短路类型微短路的电池单体,实时采集该发生外短路类型微短路的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电压,以获得该发生外短路类型微短路的电池单体的电压集U2(t),该电压集U2(t)包括多个电压U2,该多个电压U2与所述多个时间点t一一对应;
S62,计算该发生外短路类型微短路的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2/dt(t=t1、t2···tg),其中,g为所述多个电压U2的数量;
S63,以所述电压导数dU2/dt(t=t1、t2···tg)作为随机变量y计算信息熵H(y);
S64,设定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信息熵H(y)的30%~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熵,其中,m为所述随机变量x的分区数,p(xj)为所述随机变量x在第j个分区出现的概率密度;所述信息熵,其中,h为所述随机变量y的分区数,p(ye)为所述随机变量y在第e个分区出现的概率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53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高倍率钛酸锂电池及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