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层功率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5998.5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7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戴小平;吴义伯;齐放;刘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端子 | ||
1.一种叠层功率端子,包括正电极功率端子和负电极功率端子,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均为叠层蜿蜒状延伸结构,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的上端均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蛇形层叠结构,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的上端与所述负电极功率端子的上端相互平行、相向设置,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的下端与所述负电极功率端子的下端叠层平行设置;
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的连接部由若干L型连接部和反L型连接部组合而成;
通过连接部的不同组合,正电极功率端子与负电极功率端子从上往下形成间隙交替变化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从正电极功率端子通入直流电流时,该电流从负电极功率端子流出,正、负电极功率端子内部及周围由于电流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寄生电感相互抵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包括:
安装部,其上设有安装孔;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由一个L型连接部和一个反L型连接部连接形成,该L型连接部远离安装部的底面向外侧延伸,该反L型连接部朝向安装部的底面延伸;
末端的L型连接部,其与最后一个第一连接部连接;和
四个引脚,其分设在末端的L型连接部的水平连接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配合的负电极功率端子包括:
安装部,其上设有安装孔;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由一个反L型连接部和一个L型连接部连接形成,该反L型连接部远离安装部的底面向外侧延伸,该L型连接部朝向安装部的底面延伸;
末端的L型连接部,其与最后一个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朝向安装部的底面延伸;和
四个引脚,其分设在末端的L型连接部的水平连接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安装时,负电极功率端子的末端的L型连接部的延伸部位于正电极功率端子的末端的L型连接部的延伸部的上方,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与负电极功率端子从上往下形成间隙从大到小交替变化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包括:
安装部,其上设有安装孔;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由一个反L型连接部和一个L型连接部连接形成,该反L型连接部朝向安装部的底面延伸,该L型连接部远离安装部的底面向外延伸;和
四个引脚,其分设在最后一个第二连接部的水平连接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配合的负电极功率端子包括:
安装部,其上设有安装孔;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由一个L型连接部和一个反L型连接部连接形成,该L型连接部朝向安装部的底面延伸,该反L型连接部远离安装部的底面向外延伸;
最后一个L型连接部,其与最后一个第一连接部连接;和
四个引脚,其分设在最后一个L型连接部的水平连接部分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功率端子的最后一个第一连接部的延伸部位于正电极功率端子的最后一个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部的上方,所述正电极功率端子与负电极功率端子从上往下形成间隙从小到大交替变化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中的安装部的表面设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为金、银、镍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正、负电极功率端子中的安装部与连接部由一整块板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59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