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6645.7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5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华雪铭;王坛;张锦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20/189;A23K10/22;A23K20/22;A23K20/26;A23K20/174;A23K4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长 应激 罗非鱼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按照质量份由以下组分构成:鱼粉;大豆粕;花生粕;菜籽粕;次粉;玉米蛋白粉;大豆油;鱼油;磷酸氢钙;鱼用多维;鱼用多矿;氯化胆碱;溶菌酶制品0~90mg/kg。在满足罗非鱼基本营养需求和生长的情况下,当溶菌酶制品添加水平在54mg/kg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免疫相关指标以及抗胁迫能力较好,且表现出良好的健康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病害频繁发生,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连锁问题(包括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低、抗应激能力差、生长性能低以及水产品安全没有保障等)也日益凸显,因此病害的爆发仍然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其中,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是海淡水养殖鱼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病原菌分布广泛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尤其发生在高温集约化养殖环境中。
传统的应对措施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并辅助一些改良水质的方法。自1945年磺胺类药物成功治疗鳟鱼疖疮病以来,抗生素几乎被用于所有水产养殖动物,特别是养殖鱼类。虽然抗生素类药物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困扰,但是近些年来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养殖鱼类而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使机体产生耐药菌株,造成肠道微生态的紊乱,并产生抗药性,同时会使养殖鱼类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还会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不仅会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对水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尼罗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该鱼适盐范围广,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白天生活于水的中上层,夜晚则静于水底,是一种以摄食植物性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该鱼口感较好,产量较高,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养殖的一种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食量大,代谢旺盛,相比于其它鱼类,其集约化养殖池中总会积聚大量残饵和粪便,因此水质恶化更快,滋生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对养殖鱼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某些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然而在未找到其它合适的解决办法之前,加之所面临的仍旧相对恶劣的养殖现状,利用抗生素来解决养殖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办法仍然扎根于多数养殖户心中,殊不知用药养大的鱼所出现的一系列健康及食品安全问题。有研究发现,以预防和促生长为目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一方面耐药菌株会储存在鱼体内,抵抗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抗生素蓄积鱼体内后,这些残留药物可以通过水产品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寻找“绿色,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是目前解决因抗生素使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罗非鱼的生理特点和养殖现状,以及抗生素类药物在鱼类养殖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该罗非鱼饲料中含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通过饲喂含有抗生素替代品的饲料增加鱼体自身免疫机能,从而解决利用传统方法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罗非鱼的抗应激能力和生长性能,使减少或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按照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鱼粉3份-8份;大豆粕28份-32份;花生粕12份-18份;菜籽粕12份-18份;次粉24份-26份;玉米蛋白粉1份-3份;大豆油2份-4份;鱼油1份-3份;磷酸氢钙1份-2份;鱼用多维0.1份-0.3份;鱼用多矿0.4份-0.6份;氯化胆碱0.2份-0.4份;溶菌酶制品0~90mg/kg。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促生长抗应激罗非鱼饲料还包括水,以上述各组分的质量总量计,水为上述各组分的质量总量的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6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