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区域沼液循环流动搅拌的环形沼气发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0310.2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潘显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显敏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P5/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循环 流动 搅拌 环形 沼气 发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沼气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沼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的推广,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和气温、地质等条件,家用沼气池有固定拱盖的水压式池、大揭盖水压式池、等等多种样式,但是归总起来大体由水压式沼气池、浮罩式沼气池、半塑式沼气池和罐式沼气池四种基本类型变化形成的。
现有的沼气发酵系统发酵短造成发酵原料发酵不充分,以及沼液的流动性差造成菌种分布不均匀,底层容易沉淀,影响整个发酵系统的发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沼气发酵系统中发酵路线短,沼液自循环效果差,沼液中菌种分布不均匀影响产气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区域沼液循环流动搅拌的环形沼气发酵系统,由进出料筒、环形发酵管道、水压间构成沼气发酵系统主体,进出料筒竖直连接环形发酵管道,进出料筒包括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由一竖直延伸至发酵管道底部的隔板分离,水压间安装于发酵管道顶部,水压间与进料管之间连接有进料管排水管,水压间与出料管之间连接有出料管排水管,环形发酵管道与进料管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料管挡气板,环形发酵管道与出料管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料管挡气板,进料管挡气板和出料管挡气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气板,相邻的挡气板之间形成一个发酵区,发酵区顶部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阀体;出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出料管中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的单向阀,进料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中沼液单向流入进料管的单向阀。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设置于进料管挡气板和出料管挡气板之间挡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小于进料管挡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进料管挡气板的最低点和出料管挡气板的最低点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充分利用环形发酵管道内的沼气存储空间,促进沼液在发酵系统的流动搅拌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水压间顶部采用密封结构,并且水压间顶部设置有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进料管、出料管、环形发酵管道和水压间均采用混泥土浇筑。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进料管、出料管、环形发酵管道和水压间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进料管、出料管、环形发酵管道和水压间均采用PVC管道连接制成。
多区域沼液循环流动搅拌的环形沼气发酵系统产生沼气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A、将发酵原料倒入进料管中,环形发酵管道内的多个发酵区产生沼气量不同,气压较大的发酵区促使沼液流向气压较小的发酵区,气压大的发酵区收集满沼气时,继续发酵产生的沼气流向相邻的未积满的发酵区中;
B、环形发酵管道内产生沼气,将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挤压至进料管和出料管,并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
C、使用任意一个发酵区顶部的导气管向外部输出沼气时,该发酵区内的气压减小,相邻的高气压的发酵区向低气压的发酵区输送沼液,水压间中沼液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发酵管道内补充发酵区沼气减小的空间;
D、再使用其余的发酵区中存储的沼气;
E、 不停的产生沼气以及使用沼气,如此循环。
本发明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优点在于,多个发酵区域的发酵效率不同,造成产气量不同,利用不同发酵区域的气压差,促进沼液在发酵系统内的流动搅拌,促进菌种在发酵系统的均匀分布;设置于发酵区域顶部的相互独立的导气管,可以保证各个发酵区相互独立,保证发酵区内形成足够的气压差,促进沼液的流动;并且本发明采用的是环形发酵系统,发酵路线长,保证发酵彻底。
说明书附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挡气板安装位置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布菌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布菌管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布菌管更为优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显敏;,未经潘显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0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