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1059.1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7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雪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06;A61P17/00;A61P1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743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湿疹 中药 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湿疹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湿热内蕴、素体阳盛、血燥风胜、脾虚湿阻、脾胃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淫肌肤,发为湿疹。湿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呈红斑、丘疹、肿胀、水疱、糜烂、渗出、结痂、鳞屑、浸润、肥厚和皲裂等多种皮损。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并且具有一定副作用,因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标本兼治,无副作用的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制成中药膏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质量份数为:萆薢6~27份、白鲜皮12~25份、荆芥6~29份、冬葵子13~32份、防风9~24份、灯芯草17~31份、冬瓜皮11~26份、当归6~23份、川牛膝12~27份、生地11~28份、槐花6~21份、蒲公英8~29份、赤芍11~31份、白芷5~26份、白术13~32份、白及9~23份、黄芪8~24份、苦参11~26份、白蔹5~27份、甘草15~30份。
进一步,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制成中药膏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质量份数为:萆薢10~22份、白鲜皮17~20份、荆芥11~22份、冬葵子18~26份、防风13~20份、灯芯草23~28份、冬瓜皮18~23份、当归14~19份、川牛膝17~20份、生地16~20份、槐花12~18份、蒲公英13~20份、赤芍16~26份、白芷12~20份、白术18~27份、白及12~19份、黄芪14~19份、苦参17~23份、白蔹14~20份、甘草20~25份。
进一步,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制成中药膏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质量份数为:萆薢16份、白鲜皮18份、荆芥17份、冬葵子23份、防风17份、灯芯草25份、冬瓜皮20份、当归16份、川牛膝18份、生地17份、槐花15份、蒲公英17份、赤芍20份、白芷17份、白术22份、白及16份、黄芪17份、苦参21份、白蔹17份、甘草22份。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原料药萆薢、白鲜皮、荆芥、冬葵子、防风、灯芯草、冬瓜皮按照原料药与蛤粉重量比为2:1加入蛤粉进行炒制,原料药当归、川牛膝、生地、槐花、蒲公英、赤芍按照原料药与盐水重量比为50:1加入盐水进行盐炒,盐水浓度为20%,白芷、白术、白及、黄芪、苦参、白蔹、甘草按照原料药与麦麸重量比为10:1加入麦麸进行熏炒,将处理后的原料各组分进行混合,进行研磨粉碎,过70目筛得到粗粉,向粗粉中加入浸出粗粉1~3cm的清水,煎煮得煎煮液,将煎煮液经16层纱布过滤,滤液在外循环浓缩器浓缩,浓缩条件为:压力0.03Mpa,温度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4的浸膏,高温灭菌,即得所述的中药膏剂。
使用方法:成人每日2次用于患处,早晚各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药材功效解析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雪英;,未经张雪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1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