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的机械臂建模与求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1193.1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3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李浩;郭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体系 传递 矩阵 机械 建模 求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的机械臂建模方法与求解方法。
本发明根据平面机械臂的结构特点、运动传递和力传递关系,对多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进行改进,提出n关节串联机械臂且涵盖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统一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属于关节型串联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生产、医学治疗、军事、半导体制造以及太空探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关节型串联机器人是模拟人的上臂而构成的,具有运动灵活、结构紧凑、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等优点,是机器人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机器人的建模与分析是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串联多关节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多自由度、多变量、高度非线性、多参数耦合的复杂系统,其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是研究的基础和重点,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控制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能够提出一种灵活快捷、计算效率高的建模方法对于设计、研发、控制机器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统一建模与分析的需要
对于关节型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来说,普遍采用的方法是Denavit-Hartenberg(D-H)法,而常用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主要有Lagrange方法、Newton-Euler方程以及Kane方程等方法。然而,在串联多关节机械臂数学模型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建模方法都是针对系统运动学或动力学单独进行的,采用上述经典方法通常很难将这两方面的研究统一在一个数学描述中,而实际上,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因此,寻找一种能同时涵盖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的建模和求解方法,不但能更好的反映系统自身本质特性,而且能达到思路清晰和易于实现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很难将运动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研究统一在一个数学描述中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建立平面机械臂的动力学统一模型,并提出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有效的数值求解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根据串联多关节机械臂的结构特点、运动及力传递关系,分解系统为各个刚体元件组成的链式系统,并对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进行改进,分别建立各关节和连杆的刚体元件传递矩阵方程;其次,由所有元件的传递矩阵 拼装n自由度串联平面运动机械臂的总体动力学方程;再次,基于这个既能描述机器人运动学规律又涵盖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统一模型,设置边界条件,获得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求解方法。
一种基于改进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的机械臂建模方法,该方法具体实现步骤为:
第1、分解机械臂系统
平面运动串联机械臂由杆件和转动关节组成,将这些部件均看作一端输入一端输出的平面运动刚体,则整个机械臂就是一个由刚体元件组成的链式系统;假设机械臂有n个自由度,则系统共有2n个刚体元件,因此,从基座开始,第1、3、5…2n-1个刚体都是关节,第2、4、6…2n个刚体都是杆件;根据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的建模思想,分析机械臂链式系统中每个刚体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并确定每个刚体元件的状态矢量为z=[x,y,θ,m,qx,qy,1]T,这里x、y分别为刚体之间的联接点在惯性系中的位置坐标,θ为刚体相对z轴的角位移,m为联接点内力矩在z轴的坐标,qx、qy分别为联接点内力在该惯性系中坐标;
第2、杆件的模型
机械臂的杆件与关节固结在一起运动,既有绕关节的转动运动,又有牵连引起的平动运动;采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建立模型时,将杆件假设为均质连杆,其输入端位于靠近基座的一端,输出端为远离基座的一端,直接利用一端输入一端输出平面运动刚体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得杆件的传递方程为
zi,i+1=Uizi,i-1 (1)
式中i为杆件在全部刚体中的排列顺序,这里i=2,4,…,2n;zi,i-1和zi,i+1分别为第i杆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状态矢量;Ui为第i杆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传递矩阵,是一个7×7的方阵,是刚体质量、转动惯量、几何参量和运动位置的函数,该矩阵能反映刚体之间的几何关系、运动关系和动力学关系;
第3、关节的模型
第3.1、多体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1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