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3996.0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9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侯健;刘永革;吴金涛;张广福;于波;陆努;陆雪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合物 油藏 非均质 程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根据生产井的产聚时刻以及注采井距的关系检测油藏非均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是一种向油藏中注入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改善了流度比,因此可以有效增加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注入流体对高渗条带的长期冲刷容易加剧油藏的非均质性,造成聚合物溶液沿高渗带或大孔道窜流,降低聚合物溶液的波及体积,严重影响油藏后续开采措施的效果。随着聚合物驱应用的日益广泛,要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驱替效率,开展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性的检测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示踪剂检测技术,但是这种技术需要进行专门的测试,费用高且影响生产,有必要建立一种仅利用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就可以进行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性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评价油藏的非均质性,划分不同等级的非均质区域,判断大孔道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为后续的调剖堵水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生产井产聚时刻与注采井距离平方的线性关系来判断聚合物驱油藏的非均质程度,划分非均质程度的等级,具体为:
(1)监测生产井聚合物产出动态数据,确定各生产井的产聚时刻,作产聚时刻与注采井距离平方的散点图;
(2)对散点图进行初次线性拟合,计算各数据点的残差和标准残差,当数据点标准残差的绝对值大于2时,认为该点为奇异点,予以删除;
(3)将奇异点剔除后的其余各数据点进行重新拟合,获得产聚时刻与注采井距离平方的拟合直线;
(4)重新求取各数据点残差的标准差,将拟合的直线分别上下平移残差的标准差,获得两条直线,即为判别非均质性区域的分界线;
(5)根据各生产井数据点所在的位置来判别各生产井的油藏非均质程度:
两分界线所包含的范围即为油藏非均质性中等的区域;
上分界线上侧的范围是油藏非均质性弱的区域;
下分界线下侧的范围是油藏非均质性强的区域;
数据点位于下侧且越偏离直线,表明该油藏区域非均质性越强,该井与注入井之间越有可能存在大孔道。
一般而言,注采井之间油藏非均质性的差异会在产聚时刻上产生显著的体现,非均质性弱,聚合物溶液均匀推进,产聚时刻比较长;而油藏非均质性强,大孔道存在的可能性大,聚合物溶液容易沿高渗带或大孔道突破,产聚时刻会大大缩短。
本发明在油井生产动态的基础上,以产聚时刻与注采井距离平方的直线关系作为评价依据,建立了一套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定性客观,可操作性强,可为后续的调剖堵水、单井注采量分配等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奇异点排除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中:I区为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弱的区域,II区为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中等的区域,III区为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强的区域,可能存在大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的检测方法流程。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案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某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顶深在1970~2010m,试验区含油面积1.56km2,平均有效厚度8.1m,地质储量229×104t,平均孔隙度30%,空气渗透率3100×10-3μm2,试验区的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09,非均质性较强。先导试验区目前包含注入井10口,受效油井16口,其中中心受效油井6口。
该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于1966年投入开发,至今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各油井已转入聚合物驱。因该区非均质性较复杂,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窜聚现象,导致油田开发效果差。因此本发明选取了该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来说明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程度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1各生产井数据资料的获取
收集先导试验区各单井的聚合物产出数据,确定各生产井的产聚时刻。
2奇异点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3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