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5921.6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2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滕磊军;任宏杰;申靖;施晓丽;王惠颖;李亚鹏;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18 | 分类号: | F16K1/18;F16K1/36;F16K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密封 阻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截止阀,尤其是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属于阀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截止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阻较高,且不适宜反向密封使用,尤其是高压截止阀,密封力全部来源于执行机构(反向密封除外),对执行机构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种低流阻且可双向密封的截止阀。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能够实现低流阻,并且能够实现双向密封,使得密封的可靠性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包括阀壳、阀瓣、阀杆,阀壳包括阀盖和阀体,阀盖与阀体配合连接并围合形成一个阀腔,阀体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阀盖上设有中空阀颈与阀腔连通,阀杆一端从阀颈中穿过进入阀腔,阀杆伸入阀腔内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阀瓣连接,两个阀瓣分别与阀腔的进口、出口配合将阀腔的进口、出口封闭或打开。
进一步的,两个阀瓣开启到位时,阀瓣位于阀腔的进口和出口形成的流道的外侧。
进一步的,阀腔两侧相对设置有进口和出口两个通口,每个阀瓣均与阀壳内壁铰接,两个阀瓣在阀杆牵引下绕各自与阀壳内壁的铰接点旋转分别封闭或打开阀腔的进口、出口。
进一步的,阀杆与阀瓣及阀杆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阀颈位于阀腔的中部,阀颈的中心轴线与阀腔的进口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
进一步的,连接阀杆与两个阀瓣的两个连杆长度不同,阀颈中心轴线离较短的连杆连接的阀瓣所配合的阀腔的通口近,阀颈中心轴线离较长的连杆连接的阀瓣所配合的阀腔的通口远,在阀杆动作时保证两个阀瓣均能将相配合的阀腔通口封闭。
进一步的,阀瓣与阀壳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放置销轴的销孔为长圆形孔,销轴可在销孔中沿远离——接近阀杆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更好地实现密封和借力密封。
进一步的,连杆与阀杆之间通过销轴铰接,放置销轴的销孔为长圆形孔,销轴可在销孔中沿远离——接近阀杆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阀瓣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阀瓣的一端与阀盖内壁铰接,在阀盖上设有锥底朝向阀腔的锥形空间,锥形空间位于阀腔的进口和出口形成的流道的外侧,阀瓣绕此铰接点旋转开启时,锥形空间容纳与阀瓣连接的连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通过在阀腔内设置两个阀瓣分别对应配合阀腔的进口和出口,使得截止阀能够双向密封。阀腔具有进口和出口两个通口,阀腔的进口和出口相对设置,分别位于阀腔的两侧,因此,进口和出口在同一个轴线上,两个阀瓣开启到位时,阀瓣位于阀腔的进口和出口形成的流道的外侧,即阀瓣位于进口壁和出口壁连线形成的位于阀腔中的虚拟管状流道的外侧,因此,阀瓣不阻碍流体的流动,从而实现了低流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的阀瓣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的阀瓣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的阀瓣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的阀瓣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1、阀体 2、阀盖 3、阀颈 4、阀杆 5、执行机构 6、密封 7、销轴 8、连杆 91、第一阀瓣 92、第二阀瓣 10、单向阀 11、进口 1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密封低流阻截止阀,包括阀壳、阀瓣、阀杆、执行机构,阀壳内具有阀腔,阀腔具有进口和出口两个通口,阀腔的进口和出口对称地相对设置,分别位于阀腔的两侧。
阀壳包括阀盖2和阀体1,阀盖2与阀体1配合连接并围合形成一个阀腔,阀盖与阀体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阀体1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阀盖2上设有中空阀颈3与阀腔连通,阀杆4一端从阀颈3中穿过进入阀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5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