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吹炉的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6204.5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3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来胜;柴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1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吹 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吹炉的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顶吹炉进行熔池熔炼是火法炼铜中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顶吹炉熔炼精矿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一般是从炉体的炉顶排出并通过烟气管道引入余热锅炉内进行回收利用,采用余热锅炉一方面可以捕集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烟尘,减少烟气的含尘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高温烟气的热值将水加热成生产用的热水或者蒸汽。
目前,炼铜用余热锅炉的炉体内主要分为两段:即辐射段和对流段,辐射段主要是用于冷却高温烟气,并使烟气中的熔融颗粒凝结沉降下来,而对流段主要是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具体的,辐射段的炉膛是一个较大的冷却空间,炉膛内壁设置有水冷壁,而对流段的炉膛中布置对流管束,使用时,辐射段的水冷壁的钢管内和对流段的对流管束内均通入冷水,高温烟气从位于辐射段前端的烟气进口进入,先经过辐射段的炉膛,由于此时的高温烟气温度高,因此在流经辐射段的炉膛过程中与水冷壁的受热面通过辐射传热,从而将水冷壁的钢管内的冷水加热,这样高温烟气在辐射段沉降了部分烟尘,温度降至800℃左右,之后再流经对流段的炉膛并与对流管束的受热面进行对流传热,最后产生的温度约200℃左右的低温烟气从烟气出口排出。
实际生产中,由于从顶吹炉内排出的高温烟气温度高达1200℃,烟气的温度较高且呈火焰状,因此为了充分增加高温烟气的换热空间,同时延长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目前炼铜企业采用的方案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连接顶吹炉的排烟口和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的烟气管道1的长度提高,如图1所示,该烟气管道1整体上包括三段:烟气上升段1a、水平段1b和烟气下降段1c,即从顶吹炉2的排烟口2a排出的高温烟气先经过烟气管道1的烟气上升段1a向上流动,然后转入水平段1b进行水平流动,之后再通过烟气下降段1c向下流动,最后从余热锅炉3的烟气进口3a进入到辐射段的炉膛内。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是:所述烟气管道1的布置结构过于复杂,无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建设成本,且高温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极易沉降粘结在烟气管道的内壁上,难以清除。同时,目前烟气管道1的上升管段1a多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持续运行,但是这就使得上升管段1a一旦发生漏水现象,其中的水就会顺着上升管段1a向下直接流入顶吹炉2内,不仅造成炉内的耐火材料受损,而且水与炉内的熔体接触后会发生爆炸现象,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不仅如此,高温烟气中的颗粒物通过余热锅炉3的辐射段的辐射换热后凝结沉积在炉膛底部以及水冷壁上,不仅给后序的清理工作带来难度,而且大大降低了高温烟气与水冷壁之间的辐射换热效果。因此,如何降低设备造价成本,保证炼铜高温烟气的稳定回收处理,这是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安全可靠、造价成本低的顶吹炉的烟气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吹炉的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顶吹炉和余热锅炉,顶吹炉顶部的排烟口与余热锅炉上位于辐射段前端的烟气进口通过烟气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为斜向布置的直管,烟气管道的上侧管壁上设置有燃料烧嘴,燃料烧嘴的喷料口置入烟气管道的管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的弯折复杂的烟气管道相比,本发明采用斜向布置的直管式的烟气管道,这样不仅安装方便、造价成本低,而且在烟气管道的上侧管壁上设置燃料烧嘴,这样针对普通钢管材料制成的烟气管道来说,其虽然不是水冷壁结构,但是通过燃料烧嘴向烟气管道内喷入燃料和氧气,即可将高温烟气中的CO、S等还原态成分进行氧化燃烧生成硫酸盐等固体再回到顶吹炉内,从而大大降低烟气管道内壁的烟尘粘结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烟气管道取消了水冷壁的布置,如此可以直接避免因漏水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本发明通过燃烧调整高温烟气成分,也可以大大减少流入余热锅炉内的烟尘量,进而减少凝结沉积在炉膛底部以及水冷壁上的颗粒物总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烟气管道的布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