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流压缩机轴向进气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6774.4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3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逯广平;薛芳涛;宋宜成;杨创峰;谢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4 | 分类号: | F04D2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流 压缩机 轴向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压缩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轴流压缩机轴向进气机壳。
背景技术
轴流压缩机是冶金、化工、煤炭、建材、制药、风洞实验台等多个行业生产系统中的核心供风设备和最大的耗功设备,其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工艺系统生产运行的成本,所以提高轴流压缩机的效率非常重要。
现有轴流压缩机采用的机壳,其结构为下方进气,下方排气的结构,此种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气流在进入机壳内部时发生了90度的折转,而每次气流的转折必然带来损失,甚至会在某些折转程度较大的地方形成局部的漩涡,使进口流场品质下降,从而造成轴流压缩机运行效率的降低。
2、与轴流压缩机进气需设置空气过滤器,如采用下进气方式,连接空气过滤器和轴流压缩机的进气管道至少会发生一次折转,也会带来一定的阻力损失。
3、轴流压缩机安装在7~8m的二次水泥平台上,在压缩机下方开一个“窗口”用于安装管道和膨胀节等附属设备,采用下进气的方式,需要搭建很高的安装架进行操作,一是空间狭小,二是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流压缩机轴向进气机壳,其不仅减少了气流在进入轴流压缩机压缩通道时的损失,而且安装便利,易于调整,能够有效地提高轴流压缩机的气动效率,进而轴流压缩机的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轴流压缩机轴向进气机壳,包括有进气机壳、排气机壳、前轴承机匣、后轴承机匣、进气导流椎板、静叶承缸前支撑座、静叶承缸后支撑座、扩压器支撑板、排气扩压器以及放空管;
该排气机壳的一端与进气机壳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排气机壳的另一端侧面开设有朝下的排气口,该进气机壳的另一端轴向开设有进气口;
该前轴承机匣和后轴承机匣分别焊接在进气机壳和排气机壳上,前轴承机匣和后轴承机匣中均设有支承轴承、止推轴承以及油封的安装座;
该进气导流椎板焊接在进气机壳内并与前轴承机匣构成了轴向进气流道;该静叶承缸前支撑座、静叶承缸后支撑座、扩压器支撑板和排气扩压器均焊接在排气机壳内,该扩压器支撑板和排气扩压器形成了朝下的排气流道;该放空管连接在排气机壳上。
优选的,所述排气机壳的一端通过止口定位并采用双头螺柱和汽轮机螺母而与进气机壳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排气机壳内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十个,十个加强筋按均布角度焊接在排气机壳中。
优选的,所述排气扩压器和扩压器支撑板按圆周焊接在一起后整体焊接在静叶承缸后支撑座上。
优选的,所述放空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排气机壳顶部以及后端面处。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有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该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分别焊接在排气机壳前后两个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机壳设置有进气锥支撑板,该进气锥支撑板为五块,其按照均布角度焊接在进气机壳和前轴承机匣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锥支撑板外形为流线型,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回油管、进油管、轴封导油管以及传感器引线管从其中穿过。
优选的,所述前轴承机匣包括有主体以及端盖,该端盖呈球型,端盖固定于主体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端盖通过螺钉与主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设置有轴向进气流道和朝下的排气流道,本发明可以实现轴向进气,与现有同类机壳相比,没有进气气流的折转,提高了气动效率,由于采用了轴向进气结构,进气管道可以水平直接连接在进气机匣的入口法兰上,气流在管道中不发生折转,降低了阻力损失,减少了功耗。
二、本发明安装简单便利,制造和装配容易,维护和检修方便;轴向进气结构在安装进气膨胀节和连接进气管道时均可在二次平台上操作,不用搭建较高的安装架,降低了安装难度的同时减少了安全隐患,进气导流锥版和排气扩压器焊接在机壳上进行组合加工,精确保证了设计的气流入口角和排气扩压角。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排气机匣的局部向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进气机壳 11、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滤机液压站系统
- 下一篇:降低换气扇噪音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