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装置及涡轮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36791.8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7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F01D5/12 | 分类号: | F01D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装置 涡轮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装置,具体说的是一种压力装置及涡轮发动机。
背景技术
压力装置及发动机是现代文化的心脏,用于驱动各种运动装置的运动,进而驱动现代文明的正常运行。
而包括压力装置及发动机出现至今,产生推动力来源的理论和结构从未改变,如压力装置通过多级扇叶压缩流体所产生的压力不是很大,发动力的燃烧室内由于空间有限,不能使燃料充分的燃烧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现有的发动机中的压力装置大多采用多级扇叶逐级压缩产生高压流体,然后通过燃烧室的燃料燃烧来共同产生推动力,作为发动机产生推动力的全部推动力来源,这种产生推动力的方式需要消耗很大能量,且推动力已经很难再有提高。
因此,有必要针对动力装置之所为动力装置、就是能产生推动力这一最根本问题,来提供一种能产生更大推动力的压力装置及涡轮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压力装置及发动机的6种推动力来源,能够减少能耗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以及使燃料充分燃烧,转变为燃烧室的5种更大推动力来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力装置,包括转轴驱动的叶轮,在叶轮周围多个扇叶的壳体内设有相通的外层流体通道和内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第一通气口与外部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涡轮发动机,包括中空壳体、转轴和容纳于中空壳体内的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机;还包括环型叶轮,与转轴同轴不同心依次连接的压气机、环型叶轮、涡轮机中的至少其一的叶轮内部,设有相通的内层流体通道和外层流体通道,所述外层流体通道通过多个第一通气口与叶轮外部相通;所述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扰流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压力装置及发动机,产生的推动力不大,且能耗很大,很难再进一步提升推动力及使燃料充分燃烧等问题,本发明至少解决以下问题:
1、本发明通过在涡轮发动机的环型叶轮上设置有与燃烧室相通的内外两层流体通道,且在外层流体通道内设有凹凸于表面的扰流装置。利用燃烧室内的内层流体通道灼热的低流速、高压力气流通过第二通气口向外层流体通道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气口与环型叶轮外壳形成高速流体层,从而产生的高流速更低气压转移压力差,这一压力差可转变为推动环型叶轮的动力。
2、由于外层流体通道内扰流装置的设置,使灼热的流体经过的路径延长数倍,使燃料经过比原来长若干倍的路径的流动过程中有机会更充分燃烧,只有燃料充分燃烧,才能产生发动机更大的推动力。
3、本发明在叶轮内部设内外两层不同流速的流体通道,而产生从内向外方向的压力差转移层,与周围流体的向内压力方的相反而相互抵消,不仅改变了流体压力的方向,将本来克服流体压力的能量转换为叶轮的推动力来源,使叶轮的壳体上承受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叶轮的转速,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4、针对动力装置之所以为动力装置,就是能产生推动力这一最根本问题,从推动力来源这一最根本的核心问题着手,来提供一种能产生更大推动力的压力装置及发动机。
5、通过在扇叶内设置内层慢于外层的流体通道而产生压力差,而压力差就是推动力,由此获得适合于压力装置及发动机的6种推动力来源,以及使燃料充分燃烧,转变为燃烧室2的5种更大推动力来源。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损耗,大大减少排碳量,更好的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压力装置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压力装置的叶轮的A-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压力装置的叶轮的A-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压力装置的叶轮的A-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压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涡轮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多级压气机;101、进气口;102、出气口;2、燃烧室;
201、喷嘴;3、环型叶轮;
31、内壳;32、外壳;4、多级涡轮机;
5、转轴;6、壳体;7、内层流体通道;
8、外层流体通道;9、第一通气口;10、第二通气口;
11、扰流面;110、螺旋形扰流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6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油液位显示传感设备
- 下一篇:一种恒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