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8628.5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0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王丽;罗金燕;张阳;杨樱子;方雨诗;王晓璇;葛梦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01N63/00;A01P1/00;C12R1/9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细菌性 病菌 噬菌体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该病原菌主要在稻种、稻草上越冬,通过稻株的气孔、伤口侵入为害。该病原菌引发的主要症状是在水稻秧苗上沿叶脉在叶片叶鞘上产生褐色条斑,严重时可造成心叶枯死;在水稻上还会出现早穗畸形穗和不实率增加。
水稻褐条病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此病一般在旱、中稻秧田期发生比较普遍,旱稻本田期也常在江河两岸以及地势低洼等易涝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洪涝过后,受浸的稻田往往会引起发病,严重时影响灌浆,秕粒增多引起减产。近年来南方旱、中稻生长季节暴雨频繁秧,苗受淹和遭受洪涝侵袭现象严重,诱发细菌性褐条病菌局部大流行,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较大,其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
目前,控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多种消毒剂、防腐剂、抗生素、抗代谢物等。然而,随着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不但产生了大量的药物残留,细菌的多重耐药、高剂量耐药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且,耐药菌株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从而增加了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面对日益严重的耐药毒株的出现,利用抗生素来控制褐条病菌已经不是最佳防控方法,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防止方法势在必行。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噬菌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体,而且经常都伴随着细菌。裂解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在宿主菌内快速增殖并使之裂解。噬菌体在感染过程中破坏细菌的基因组,这种特性实质上增加了噬菌体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同时它还有适应能力强、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是一种代替抗生素治疗的可行方法。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制剂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用噬菌体裂解其宿主菌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还未见能特异性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噬菌体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该噬菌体能特异性地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
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分类命名为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 phage),株号为AP1,已于2014年11月27日保藏于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599。
该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具有二十面头和非收缩性长尾,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
本发明从发病水稻稻种上分离到一株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其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该菌株作为宿主菌进行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获得本发明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表明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20min,裂解量约160PFU/感染细胞,裂解性较强。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噬菌体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噬菌体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
作为优选,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的浓度为2×109~1010PFU/ml。
基于该噬菌体的裂解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包括:将发病水稻种子浸泡在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悬液(浓度为2×109~1010PFU/ml)中;或者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悬液(浓度为2×109~1010PFU/ml)喷洒在水稻秧苗上。
作为优选,浸泡时间为2~3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且裂解量约160PFU/感染细胞,裂解性较强,能用于由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稻褐条病菌噬菌体的平板生长图;
图2为本发明水稻褐条病菌噬菌体的电镜观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8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竹制电器外壳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吊坠中杯(TC‑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