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42880.3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7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王益;朱汉敏;陈堂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池板 照射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的利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己提到全球的议事日程,有关国际组织己召开多次会议,限制各国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能源问题关系到经济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一次能源的日益枯竭,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现在人们常用的一次能源有煤炭,石油,原子能等,占人们能源消费的大部分的煤炭和石油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太阳能、绿色生物能、燃料电池、海洋能等新能源的研究与应用为人们描绘出希望。其中太阳能应用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世界蓬勃发展,使人们在能源危机的焦虑中,感到不少欣慰。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万物生长都要依靠太阳,地球上绝大部分能源归根究底是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都是古时候由动物或植物存储下来的能源。全世界人们一年所用的各种能量之和也只有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数万分之一,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潜力是十分大的。而相对于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来说,太阳能似乎是未来社会能源的希望所在。而且太阳能与煤炭、石油和核能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储量的“无限性”;2、存在的普遍性;3、利用的清洁性;4、利用的经济性。
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已有较多的利用太阳能能源的设备进行采集并利用太阳能,如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和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等,由于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需要根据太阳光转向的角度和直射进行采集才能较大限度的采集太阳能量,现有技术中通过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的两种跟踪方式跟踪太阳光角度,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普遍复杂且维护成本昂贵,不便于安装和维护。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性能可靠的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有效采集太阳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包括:
一减速箱体,可旋转连接在一主轴的顶部;
支架,一端连接一太阳能电池板,另一端可旋转连接减速箱体;
若干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以检测太阳光的强度;
横支架,一端通过键销连接主轴;
反射板,铰接在横支架的另一端,用以将太阳光反射至太阳能电池板上;
其中,减速箱体包括:
箱体壳;
横轴,横向设置在箱体壳内;
蜗轮,固定连接横轴;
蜗杆,齿合连接蜗轮;
第一电机,通过齿轮连接蜗杆,用以驱动太阳能电池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
第二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主轴的顶部,用以驱动减速箱体围绕主轴的轴向旋转。
较佳的,反射板包括两块夹角可调的反射铝箔,反射铝箔上涂有反射涂料层。
较佳的,还包括储能装置,用以存储采集到的电能。
较佳的,还包括逆变器,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用以将采集到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较佳的,还包括:
支柱,连接所述主轴;
底座,连接支柱,用以支撑。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照射角跟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达到有效跟随太阳光的方位调整太阳能电池的偏转方向和俯仰角度的同时,通过反射装置进一步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减速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反射板的反射效果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反射涂料层;3-反射板;4-铰链;5-横支架;6-主轴;7-底座;8-支柱;9-键销;10-减速箱体;11-销轴;12-横轴;13-蜗轮;14、20-电机;15、18、21、22齿轮;16-箱体壳;19-蜗杆;23-光电传感器;24-太阳能电池;25-支架;2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2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