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挤压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3046.6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7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利平;丁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引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术后使用的具有抗挤压功能的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出血和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了及时发现以及治疗手术后的出血或感染,外科医师在手术中通常会在手术区域放置引流管,最常见的是胸腔和腹腔引流管。引流管除了能将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液体导流至体外,也是观察出血、肠漏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窗口,是外科手术后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器械。
目前,常用的引流管是由软质硅胶或橡胶制成的管状结构,顶端开有侧孔。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受到引流管材质和形状限制,质地软的引流管,一般弯曲性好,但是抗压性不好,导致引流管容易受到管外器官压迫阻塞,或引流管打折后阻塞,无法起到引流和观察的作用。而质地较强的引流管,或采用某些加强结构的引流管,一般抗压性加强了,但可弯曲性大大减弱,放置在体内时容易压迫周围脏器导致损伤,例如放置在胃肠吻合口周围的引流管,若质地太硬压迫吻合口可使吻合口破裂;质地太硬的引流管也可因为体外段的位置变动使体内端摩擦或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组织导致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一种良好的引流管应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可弯曲性。
另外,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各种疾病是今后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同样如此,引流管通过实施内镜操作治疗肠漏等术后并发症,可以使部分患者避免术后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但目前临床上还缺乏可用于实施内镜操作的医用引流管,其原因也是与目前缺乏一种良好的抗压和可弯曲的引流管有关。虽然有专利文献报道一种可实施内镜操作的医用引流管,但该发明仅仅是增加了内镜通道,没有解决管腔容易打折的问题,另外管壁与内镜的摩擦阻力较大,导致内镜操作仍然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挤压引流管,能够避免引流管阻塞,而且不影响引流管的弯曲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挤压引流管的加工方法,能够将相对较软的螺旋形加强筋安装到更软的引流管内,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体结构的抗挤压引流管,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在具有抗压效果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引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挤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体,在所述引流管管体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加强筋,在引流管管体的前端设有多个侧孔,各所述侧孔均设在螺旋形加强筋的螺旋间隙处、且多个所述侧孔环绕引流管管体排列成螺旋形。
在所述引流管管体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加强筋设置在该螺旋形凹槽内,螺旋凹槽的轴向槽宽大于螺旋形加强筋的轴向筋宽,所述螺旋形加强筋的螺旋形内径小于引流管管体的内径,所述螺旋形加强筋的螺旋形外径大于引流管管体的内径且小于引流管管体的外径。
所述引流管管体和螺旋形加强筋均由硅橡胶制成,且用于制造螺旋形加强筋的硅橡胶的硬度大于用于制造引流管管体的硅橡胶的硬度。
一种所述抗挤压引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一直径小于所述螺旋形内径的杆体穿入螺旋形加强筋,步骤二:将螺旋形加强筋的前端头与杆体的前端固定,步骤三:将螺旋形加强筋的后端头固定,旋转杆体,使螺旋形加强筋紧贴杆体的外周缠绕在杆体上,再将螺旋形加强筋的后端头固定在杆体的后端,步骤四:将缠绕有螺旋形加强筋的杆体穿入引流管管体内,当杆体的前端穿出引流管管体后,将螺旋形加强筋的前端头与杆体的前端分离,将固定在杆体后端的螺旋形加强筋的后端头松开,步骤五:抽出杆体,螺旋形加强筋膨胀复原,进入所述螺旋形凹槽内。
所述引流管管体与螺旋形加强筋为一体结构。
所述螺旋形加强筋是通过白炭黑补强的方法对引流管管体的内壁进行局部强化制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引流管管体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加强筋,在引流管管体的前端设有多个侧孔,各所述侧孔均设在螺旋形加强筋的螺旋间隙处、且多个所述侧孔环绕引流管管体排列成螺旋形,这种结构,螺旋形加强筋能够起到支撑引流管管体的作用,避免引流管阻塞,而且不影响引流管的弯曲性能,因为在引流管弯曲时,螺旋形加强筋在弯折处可自由收缩或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3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