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天线自动对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3368.0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任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08 | 分类号: | H01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天线 自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天线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卫星天线自动对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的卫星天线自动对星系统通常采用如下对星方法:首先,根据卫星和天线的经纬度、地球半径以及卫星到地面的距离等参数计算出卫星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的理论值;然后,将卫星天线的指向调整到理论位置;最后,在理论位置附近对卫星天线进行精细调整,直到接收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
采用上述对星方法在卫星经纬度和天线姿态不变的情况下通常是有效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条件都难以严格成立。因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会发生周期性的“8”字漂移,继而导致卫星的经纬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天线的姿态也可能因为某些物理原因发生偏斜,引起天线指向出现相对偏差。当天线发生相对偏差后,需要对天线的指向进行修正,即自动追星,而现有的卫星天线对星方法不具备自动追星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星天线的对星灵敏度和对星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卫星天线对星方法,不具备自动对星功能,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会发生周期性 “8”字漂移,卫星经纬度发生变化,或者因为物理原因引起天线指向出现相对偏差时,不能实现自动追星,对卫星天线角度进行快速、精准调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卫星天线自动对星方法,保证卫星天线指向在出现相对偏差的情况下,能被及时修正到最佳位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天线自动对星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卫星天线自动对星:
步骤S1)粗对星,启动自动对星功能,根据卫星和天线的经纬度、地球半径以及卫星到地面的距离等参数计算出卫星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的理论值,并将卫星天线的指向调整到理论位置;
步骤S2)精对星,在完成步骤S1)涉及的粗对星流程后,以天线当前指向为中心,控制天线分别沿着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的方向在指定范围内做遍历扫描,搜索到接收信号功率最大的指向位置,并将天线指向修正到该位置;
步骤S3)天线指向偏差监视,在步骤S2)涉及的精对星流程结束后,卫星天线处于最佳位置,在步骤S3)中周期地采集接收信号功率,记录下当前的接收功率并将采集值与参考值之差的绝对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以间接判断天线的指向是否发生相对偏差;
步骤S4),自动追星,根据步骤S3)中的监测到的天线指向偏差情况,判断采集值与参考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若采集值与参考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则继续监测,若采集值与参考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天线指向发生了明显的相对偏差,需要启动自动追星流程以修正天线的指向,将卫星天线指向修正至最佳角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涉及的自动追星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A1)快速追星,快速追星基于天线的指向和接收信号功率估算出一个使信号功率增加最快的方向,并沿着该方向修正天线的指向,快速将天线指向修正到接收信号功率最大的位置;
步骤A2)稳健追星,稳健追星采用范围自增遍历扫描法搜索天线指向的最佳位置,在完成一次搜索和修正后,会判断新的天线指向是否是最佳指向,如果确定到最佳指向位置,则结束追星,进入天线指向偏差监测流程,如果不是,则以新的天线指向为中心,自动增大扫描范围,重新进行搜索和修正,然后再判断新的天线指向是否是最佳指向,如此往复;如果在方位角和俯仰角的整个限位范围内都无法找到满足要求的最佳指向位置时,返回异常信息并退出稳健追星流程。
进一步,所述步骤A1)中的快速追星适用于即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出现的相对偏差小于天线主波束宽度的一半的情形。
进一步,所述步骤A1)与步骤A2)之间包括:
步骤N1)快速追星可靠性检测流程,在快速追星流程中,采集步骤A1)接受到的接收信号功率,并将采集值与参考值之差的绝对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天线指向是否被修正到最佳位置;若判断出天线指向已被修正到最佳位置,则结束追星,进入天线指向偏差监测流程,若判断出天线指向未被修正到最佳位置,则启动步骤A2)涉及的稳健追星流程,重新修正天线的指向。
进一步,所述步骤A1)中涉及的快速追星具体流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3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探测应用的高性能LIGA弹簧互连系统
- 下一篇:数据卡天线及其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