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5210.7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2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叶瑞权;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系统 共用内存 双系统 后台运行 内存数据 分配装置 格式存储 空间不足 内存空间 压缩存储 减小 预设 分配 占用 压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当前处于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作为第一操作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以压缩的格式存储到预设的压缩存储区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装置。本发明减小了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有效的解决了双系统共用内存的空间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系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扩展系统对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需要将移动终端同时装载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者,为了增加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尝试新系统的需求,也需要将移动终端同时装载两个操作系统;或者为了系统的稳定,避免一个操作系统崩溃以后无法开机的问题,可以在移动终端装载两个操作系统;或者,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移动终端需装载两个独立运行的操作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双系统的移动终端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同一移动终端同时运行两个操作系统时,这两个操作系统共用内存,当第一操作系统处于前台运行时,第一操作系统会占用一部分内存空间。当终端从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时,第一操作系统会进入后台运行,因为会随时切换回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并不会被释放,造成了第二操作系统只能使用没有被第一操作系统占用的那部分内存空间,使得第二操作系统的可用内存空间非常少。而在终端从第二操作系统切换回第一操作系统时,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也不会被释放。而且操作系统对内存的占用总是随着使用越来越多,随着两个操作系统之间的多次切换,终端的内存不足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出现两个操作系统抢夺内存空间的情况出现。在目前智能终端的内存空间普遍很小的情况下,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不会被释放,进而造成的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内存空间不足的问题尤其明显。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内存空间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系统共用内存的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处于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作为第一操作系统;
获取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
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以压缩的格式存储到预设的压缩存储区内。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以压缩的格式存储到预设的压缩存储区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到系统切换指令时,确定当前处于前台运行的操作系统作为第二操作系统;
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运行,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前台运行。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运行,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前台运行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压缩存储区内获取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存储到所述压缩存储区以外的可用存储区内进行读写;
获取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不常用内存数据以压缩的格式存储到预设的压缩存储区内。
优选的,所述确定当前处于后台运行的操作系统作为第一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共用内存的部分内存空间设为压缩存储区;
将共用内存中除压缩存储区以外的内存空间设为可用存储区。
优选的,所述将共用内存中除压缩存储区以外的内存空间设为可用存储区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5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