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及其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7791.8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高锋柱;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2 | 分类号: | H01R9/2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宫轶琳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 插件 及其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电池包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将一电路板子插件板电气连接于一电路板母插件板的各种插座已为人们所熟知。这些插座包括一绝缘座架,它具有一条细长的槽道,用于容纳子插件板的边缘部分。座架中的一些触片伸入到槽道中,以便接合子插件板上面的一些触垫,这些触片具有伸展至座架的外面的引导端,用于连接母插件板上面的配接电路迹道。
这些插座可以转折嵌入型的,或者直接嵌入型的。转折嵌入型容许子插件板在不加嵌入力的情况下以第一方位嵌入到槽道中,插件板随后对着由电触片所呈现出的弹簧力枢转至第二方位,并用闩锁装置把插件板卡持在第二方位上;在直接嵌入插座中,子插件板以单一的直线引动方式嵌入到槽道中,由于在插件板嵌入到槽道中时触片磨蹭插件板的摩擦力,可能对插件板的嵌入造成相当大的阻力,触片施加正压力于槽道中的插件板上,而这种正压力对于从插座中取出插件板也会产生摩擦阻力,这种摩擦力在将插件板保持于槽道之中产生的作用占有很大的份量,而在某些情况下,其足以卡持住插件板,不过,这种插件板在其厚度方面常存在有制造公差,而接近最小厚度的一块插件就比接近最大后的的一块插件板要承受较小的摩擦阻力作用。由于振动、冲击、热应力能够导致插件板从其插座中退出,一直采用辅助卡持机构以确保插件板在其中被卡牢。
随着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发动机室内的接插件都会遇到苛刻的环境条件和腐蚀剂,汽车发动机室内的电气接插件必须能承受因汽车高速行驶可能产生的高飞溅压而引起的高水压。现有技术中,CN1164768A提供了一种带有终端尾件对准装置的电接插件,可以通过尾件对准器对终端可以进行定位,容许接插件组合件的小型化,对开发精准定位的插件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该技术的的缺点是
1.该电接插件机构适用范围小,只能应用于特定环境条件;
2.该电接插件强度不够,不能满足电动汽车插件抗振动强的要求;
3.该电接插件不能与部件壳体进行固定,也没有与壳体固定的密封结构,不能满足电动汽车插件多PIN脚、安装性、密封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克服现有的电接插件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使用需求的现状,此结构设计适用于多PIN脚需求,安装性、密封性、强度都很好,并带有屏蔽功能,完全满足现代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需求,实用、耐用、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包括相适配的圆柱形的插接件公端和插接件母端,
所述插接件母端上设有母端接线端子,所述母端接线端子外围设有一圈外圈,所述外圈内壁设有弧形引导凹槽,所述接线端子外壁设有大凸起和小凸起;
所述插接件公端上设有公端接线端子,公端接线端子外壁设有与所述弧形引导凹槽相适配的引导凸槽,所述公端接线端子通过引导凸槽旋入弧形引导凹槽内、并连接插接件公端与插接件母端;所述公端接线端子上还设有大凹槽与小凹槽,当引导凸槽旋入弧形引导凹槽后,大凸起卡入大凹槽内、小凸起卡入 小凹槽内。
所述公端接线端子上设有凸台,所述外圈上设有预留孔,当引导凸槽旋入弧形引导凹槽后,凸台卡入所述预留孔内。
所述大凹槽有一个,所述小凹槽有四个,大凹槽和小凹槽在公端接线端子外周均匀分布;所述预留孔有三个、在所述外圈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外圈底部设有弹性垫圈。
所述外圈外周设有防滑面。
所述插接件公端和插接件母端外周均设有一个标识。
所述插接件公端设有挤压线束的旋转螺母。
一种上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插件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插接件公端和插接件母端外周的标识对应;
2)将插接件公端的引导凸槽对准插接件母端的弧形引导凹槽,将引导凸槽旋入弧形引导凹槽;
3)引导凸槽旋到底后,大凸起卡入大凹槽内、小凸起卡入小凹槽内;同时公端接线端子上的凸台卡入预留孔内;
4)旋紧旋转螺母压紧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47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