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脉状燃料电池流场结构、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1039.0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1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鲁聪达;陈珍珍;文东辉;姜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4/86;H01M8/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脉 燃料电池 结构 极板 | ||
1.一种叶脉状燃料电池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气体流场结构为叶脉状流场,包括反应气进口,反应气出口和气体流道;其中反应气进口设在叶脉的叶柄处;反应气出口设在叶脉的叶尖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气体流场为交指型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气体流道包括进气口主干流道,出气口主干流道,多个进气分支流道和多个出气分支流道,反应气进口与进气口主干流道相连,反应气出口和出气口主干流道相连,进气口主干流道和进气口分支流道相连,出气口主干流道和出气口分支流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分支流道分布在进气口主干流道的周围,进气口分支流道与进气口主干流道的夹角为约37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气口分支流道分布在出气口主干流道的周围,出气口分支流道与出气口主干流道的夹角为约37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分支流道和出气口分支流道不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支流道的宽度小于主干流道的宽度。
8.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的两个板面均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场结构。
9.一种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0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高在使用电池系统时的安全性的装置
- 下一篇: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