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板坯宽度尺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1044.1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尹延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地址: | 132104***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取向 硅钢 连铸板坯 宽度 尺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取向硅钢连铸生产过程中,钢水在浇注成板坯过程中,板坯宽度尺寸根据具体工艺的不同变化较大,最大达到超宽80mm,一般超宽在10mm到60mm之间,由于下道热轧工序粗轧单立辊,其最大减宽量在40mm以内,这样就造成部分成品钢卷宽度超宽缺陷,被迫降级或判废,严重影响热轧成材率、产品效益及交货期。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热轧工序板坯超宽问题,需要安装一台定宽机(最大减宽量为300mm)需要投资约2000万。板坯侧压定宽机作为热轧主要的调宽设备,位于加热炉末端与R1粗轧机之间,基本工作原理为用锤头装置将加热炉出来的板坯进行减宽,接着进入R1粗轧机进行轧制,在锻压状态下对板坯全长进行大的板坯宽度轧制,通过一道次压下,最大宽度压下量可达350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不用增加额外设备就可以解决现有超宽问题的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板坯宽度尺寸的方法。
本发明的结晶器上、下口参数设定公式
结晶器下口宽度:L下口=1.0056×板坯公称宽度(常温板坯宽度)
结晶器上口宽度:L上口= L下口×(1+Δ)
1.0056为常规板坯收缩系数:出连铸机的热态铸坯宽度为1.0056米冷却到常温的宽度为1.0米;
Δ为结晶器锥度比(0.9%)。
本发明通过对结晶器上下口调整,可以把板坯宽度控制在40mm以内,满足单立辊轧制对板坯宽度的要求,不用增加额外的其他任何设备,大大节省设备费用投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晶器上、下口参数设定公式
结晶器下口宽度:L下口=1.0056×板坯公称宽度(常温板坯宽度)
结晶器上口宽度:L上口= L下口×(1+Δ)
1.0056为常规板坯收缩系数:出连铸机的热态铸坯宽度为1.0056米冷却到常温的宽度为1.0米;
Δ为结晶器锥度比(0.9%)。
以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在生产无取向硅钢前不同牌号按照表1设计要求调整连铸结晶器下口尺寸,生产过程中连铸浇注中包温度及连铸拉速严格按照表1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2)无取向硅钢命名:
表2
(3)结晶器上、下口参数设定公式
结晶器下口宽度:L下口=1.0056×板坯公称宽度(常温板坯宽度)
结晶器上口宽度:L上口= L下口×(1+Δ)
1.0056为常规板坯收缩系数:出连铸机的热态铸坯宽度为1.0056米冷却到常温的宽度为1.0米。
Δ为结晶器锥度比(0.9%)
(4)无取向硅钢连铸板坯宽度展宽机理
连铸浇注过程中板坯的展宽,是指板坯出结晶器后在连铸机二冷区沿宽度方向尺寸增大的现象。在结晶器中的铸坯由于边部有束缚,相当于对铸坯侧面刚性固定,铸坯无法展宽;在二冷段,在连铸机夹辊之间运行的板坯坯壳,缺少边部约束,在内部钢液压力和外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展宽现象;空冷段铸坯全凝后,既无钢的液芯压力也不受外力,故不产生展宽。
无取向硅钢,因为其含硅高,硅的导热系数低,在浇注过程中板坯液芯相对较长,坯壳较薄易产生高温蠕变使板坯宽度展宽较大。
根据不同的含硅量,确定不同的板坯收缩系数,然后确定结晶器锥度尺寸及浇注温度还有浇注拉速。最终满足无取向硅钢板坯目标宽度尺寸要求。
(5)吉林钢铁在开发无取向硅钢初期:小批量试制阶段先按常规钢种的板坯收缩系数(1.0056)进行设定,试验过程如下:
首次试验:
2014年1月5日小批量生产JW800,首次试制2炉,共产16块板坯,板坯计划断面为200mm*1120mm,实测板坯宽度双流在1180mm左右,存在严重超宽现象。
结晶器锥度尺寸设定
表3
实测板坯宽度
表4
根据表3及表4推测出JW800的收缩系数
第二次试验:
在5日试生产2炉JW800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试验及验证。试验炉数为1炉。
结晶器锥度尺寸设定
表5
实测板坯宽度
表6
依次经过试验测算出JW1300及JW600的收缩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