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毛织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51852.8 申请日: 2010-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4695235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0
发明(设计)人: 施楣梧;王竹林;高惠芳;王军锋;刘庆年;班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大学;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6M23/16 分类号: D06M23/16;D06M101/12
代理公司: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朱慧宁
地址: 223800 江苏省宿***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向导 功能 毛织物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292740.9,申请日为2010年9月20日,发明名称为“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毛织物”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面料。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单向导湿性的毛织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对服装款式的关注并且更多地将关注力集中在能够带给人体舒适感觉的服装面料的研究改进方面。特别地,为了能够达到更长久地提供给人体舒适,方便的感觉效果,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选择以及面料的功能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在对于服装面料功能的改进研究中,如何使服装面料具备吸湿速干的功能也已经成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于如何使得面料贴近人体的一面能够快速地向外传导汗液,以保持面料在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上的干爽程度,同时使面料向外的另一面能够快速吸收且蒸发汗液,利用蒸发潜热降低面料表面温度并带给人体舒适感,即,使面料具备双面性,也就是单向导湿的性能。在服装面料中,由羊毛、特种动物毛或羊毛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的纺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不易折皱,耐磨,吸湿性、保暖性、拒水性好等特点。

本领域中虽然存在多个针对织物面料的单向导湿性能的专利或专利申请,但是这类文献均涉及针织物面料方面的研究。例如,专利申请CN101270524A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快干的真丝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正面为2/1斜纹或3/1斜纹组织,与其对应的反面组织为1/2或1/3斜纹组织;正面原料是规格15~111dtex的蚕丝,反面原料是单丝线密度0.2~0.8dtex的超细旦吸湿速干涤纶DTY长丝,长丝截面为十字形;采用嵌织式方法进行织造生产。专利CN2839315Y公开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湿的吸汗速干复合针织物,其选用两种吸湿能力有差异的异型截面纱线,吸湿能力较差的异型截面纱线编织在内层,而吸湿能力较强的异型截面纱线编织在外层和其他层数,层与层之间通过连接层以编织方式连接。专利申请CN101463566A公开了一种纯棉单向导湿功能性机织面料,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纱线前处理、染色、固色、烘干、色织织造和整理,其特征在于:在染色工序中,全部经纱和部分纬纱采用常规亲水染色,另一部分纬纱采用拒水染色,色织织造采用非浆纱织造方法。该方法要求疏水纬纱与亲水纬纱根数比值不小于2。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使用机织面料的组织特点,即正面经组织点占多数,反面纬组织点占多数,从而使正面有比反面更强的亲水性能。

发明人注意到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织物均是通过在织造之前对织物面料的纤维进行处理或特定限定的条件下制得的,因此面料的选择具有特殊性,无法应用于毛织物,不具有广泛意义。

《针织工业》2010年第3期由陈晓艳等人提出“梯级导湿针织面料”,即采用梯度结构,毛细力在一侧较小、另一侧较大,从而形成方向性导湿效应。但这种方向性导湿效应是基于不同表面张力的纤维材料的专门搭配、和特殊织物结构造成的毛细孔大小按内大外小的原则有序排布来实现的,较难应用于各种纤维材料制成的常规织法的面料。

专利申请CN101649558A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羊绒及羊绒混纺机织或针织制品及其加工方法,所述制品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的:采用单面给液途径,在织物制品的正、反两面构造出亲、疏水性质不同的“双侧面结构”,制品的正面全部为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的亲水面,制品的反面非连续性地分布有具有疏水性结构的疏水区域,亲水性区域占该侧面总面积的20~80%,其加工方法包括:织物预处理→调制印花浆及整理剂→印制或单面给液→烘干→洗缩→柔软处理→烘干→整烫。但是在该申请中所使用的单面给液途径是通过筛网印花法实现的。明显地,该方法中对混纺制品的筛网印花法包括印花筛网的准备,印花织物的准备等多个步骤,即会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从而增加成本。

发明人注意到上述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对于对完成织造生产的毛织物进行处理使其具备单向导湿性能的方法而言,其中所使用的单面给液途径均是通过筛网印花法实现的,该筛网印花法工艺要求高、液滴大小受到印花网孔加工工艺的限制,其拒水区域的尺寸偏大,难以形成小尺寸的毛细管道,对水(汗液)的抽吸效果较不明显。上述公开文献中所涉及的织物的任一面上所形成的疏水区域的形状是规则圆点或网状纹路,并且所形成的纹路痕迹比较明显。因此,本领域中仍然急切地需要一种在织物制品的两面上构造出亲、疏水性质不同的“双侧面结构”且在具有疏水性质的一面上拒水区域的区域更小且结构更为简单的毛织物。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大学;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大学;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18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