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焚烧炉炉渣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3737.4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郭祥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汪永生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炉渣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厂炉渣取样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炉渣,这些炉渣或者被填埋,或者作为建筑材料进行二次使用,但是无论如何, 均要求炉渣被充分焚烧,否则会遗留下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在作业过程中, 需要随机检测产生的炉渣,以确认是否焚烧充分,而且要求每次取样量较大,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或者可靠性。通常一次取样需要获得数公斤乃至十公 斤的样本,然后逐次通过四分法从样本中取样,直至用于仪器分析的量。这样 的分析结果方具有代表性。
目前的做法是,取样人员用工具从渣堆上挖取一定量的样品,这种取样法 代表性差,使检测结果失真。
现有技术需要对垃圾焚烧厂的取样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取样代表性和劳 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炉渣取样代表性差的问题。为此提供以下 总体和优化的解决方案:
一种炉渣取样装置,其包括:传送带支架,设于传送带的预定位置的下面, 为所述传送带提供硬支撑;取样装置支架,设于传送带所述预定位置的两侧; 导引索,两端连接在所述取样装置支架的上部;刮刀,连接在所述导引索上, 其默认位置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刮刀通过连接绳连接在所述导引索上。
优选地,该炉渣取样装置还包括托盘,其设于一个托盘支架上,所述托盘 支架设于所述传送带相对于所述刮刀的另一侧。
优选地,该炉渣取样装置还包括取样平台,其设于所述传送带相对于所述 刮刀的另一侧,所述托盘和托盘支架设于所述取样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导引索或者所述连接绳是弹力绳。
优选地,该炉渣取样装置还包括刮刀手柄,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刮刀。
作为替换,刮刀手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刮刀。进一步地,该刮刀具有长条 形过孔,所述刮刀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用于取样时支持在所述刮刀 的背面,所述长条形过孔用于让所述刮刀手柄的支撑杆穿过。
更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形过孔的上侧具有一个定位孔,用于定位所述刮刀 手柄。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是方形孔,所述刮刀手柄的对应端具有方形断面。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装置,取样人员可以实现在输送带上的全断面取样,使 炉渣取样更有代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炉渣取样装置的截面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刮刀及刮刀手柄组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刮刀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 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该炉渣取样装置包括传送带支架3、取样装置支架2、导引索 4、刮刀5、连接绳6、托盘7、托盘支架8。传送带支架3设于传送带1的一预 定位置的下面,为传送带提供硬支撑,以避免刮刀5刮过传送带1时,柔性的 传送带向下让动;取样装置支架2设于传送带1预定位置的两侧,用于安装刮 刀;导引索4两端连接在取样装置支架2的上部;刮刀5连接在导引索4上, 其默认位置位于传送带1的一侧,刮刀5优选通过连接绳6连接在导引索4上。 取样时,取样人员移动该刮刀从默认位置刮过传送带上表面,一直到输送带另 一侧,实现全断面取样,取样后将刮刀恢复到默认位置。托盘支架8设于传送 带相对于刮刀5的另一侧,用于放置托盘7。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刮刀手柄10,其固定连接于刮刀5。操作 时取样人员握住该手柄移动刮刀,既可以站在刮刀所在的一侧推动该刮刀,也 可以站在输送带的另一侧拉动该刮刀,实现全断面取样。对于后一种情况,不 需要取样时,刮刀手柄的远端可以直接搭在位于取样人员一侧的取样装置支架 2上,还可以在导引索4的适当位置设置一个挂钩,将刮刀手柄搭在该挂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3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