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开式仿生双尾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4108.3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0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温强;李文超;盆晓敏;李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36 | 分类号: | B63H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开式 仿生 双尾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船舶驱动装置,具体地说是船舶的桨。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包括水面水下船舶和运动载体的推进装置大都采用螺旋桨旋转推进的方式来获得推进动力。这种推进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一是推进效率不高。二是螺旋桨的排水量小,要获得更大的推进力就需要较大的转速,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湍流,造成能量的浪费。三是转速很高的螺旋桨噪声很大,许多领域不得不减小螺旋桨的转速和推进能力以减小推进时产生的噪声。
相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高效率的游动能力和准确的定位能力,大多数海洋生物依靠尾鳍、胸鳍、等鳍类进行推进,另外还有一些生物以类似乌鱼运动的方式高效地获得推进力。鱼类高效的推进效率给人类提高船舶推进操控性能带来了希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仿生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仿生推进器的动作原理、系统构成和实现、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型仿生推进器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
仿鱼推进研究和实验主要是针对鱼类柔性尾鳍摆动摆动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取得了一些研究和实验成果,但实现起来复杂度极高,很难实用,其主要问题在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数学模型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这方面的研究目标和实现方式都以鱼为参照,而目前材料和机械装置的灵活性无法达到生物鱼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推力远远大于阻力的横开式仿生双尾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横开式仿生双尾桨,其特征是:包括主轴、第一子桨、第二子桨,主轴安装在船舶的尾部或侧面,主轴的端部设置主轴齿轮,主轴齿轮与船舶内部的驱动系统相连,第一子桨包括至少两个桨片,桨片的轴线上安装桨片轴,桨片轴的端部安装桨片齿轮,主轴上设置桨片轴孔,桨片通过桨片轴和桨片轴孔的配合安装在主轴上,主轴内部设置液压驱动的链齿,桨片齿轮与链齿啮合,第二子桨与第一子桨结构相同,第二子桨的桨片按照与第一子桨桨片相同的方式安装在主轴上。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第一子桨和第二子桨的桨片绕其桨片轴旋转的角度为0-90度,从而使第一子桨和第二子桨处于推力产生状态或桨面回复状态两种状态,且第一子桨处于推力产生状态时,第二子桨处于桨面回复状态,第二子桨处于推力产生状态时,第一子桨处于桨面回复状态,同时第一子桨和第二子桨的两种状态交替转换。
2、第一子桨和第二子桨之间的夹角为60度-90度。
3、主轴横向或竖向安装在船舶的尾部或侧面。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参考鱼类尾鳍,采用往复运动形式,同时利用尾涡的高能区,使船舶通过旋转尾桨桨页获得推力并实现对船舶的操控能力。比螺旋桨的水动力噪声更低、机械噪声更低、推进效率更高,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主轴竖向安装在船舶尾部时的示意图;
图3为主轴横向安装在船舶尾部时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子桨打开、第二子桨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子桨关闭、第二子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主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桨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8,本发明由两个子桨组成,分别为第一子桨2和第二子桨4,二者相对位置固定,夹角θ保持在60至90度,以如图1中点划线为对称轴分布在主轴1两侧,每个子桨上平行装有若干桨片3,通过桨片轴6与主轴1连接,桨片轴6顶端为齿轮结构,与主轴1内链齿结构连接,以实现桨片从0度到90度的自由转动。主轴1两端均为齿轮结构,与船体5连接,在船体5内液压传动系统带动下往复作摆动动作。主轴和各个桨片可受一液压传动系统驱动,结合各个转动部件上的角度传感器及控制单元构成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闭环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4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