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垂直排管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8320.7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通;蒲容春;王闻涛;闫永宏;余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2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垂直 提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机械技术领域,用于石油钻、修井作业自动化管柱处理系统中垂直管子处理装置,涉及一种自动垂直排管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起下钻、接单根及引导隔水管作业过程的不足是:作业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管柱操作重复性危险性高、且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尤其在海上钻井作业中,工作环境恶劣,安全状况特征突出。如何避免工人与管柱的直接接触,降低作业安全风险,加快起下钻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降低海上钻井成本,显得尤为紧迫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垂直排管提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海上钻井作业中,管柱操作重复性危险性高,且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垂直排管提升装置,包括自上而下有序连接的连接机构、上支架、下支架和排管夹持机构四部分,
上支架的结构是,包括丝扣补偿机构和回转调整机构,
下支架的结构是,包括刚性主体臂架及连杆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自动垂直排管提升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连接机构的结构是,包括挂板,挂板向下与连接架固定连接,连接架下端面中心的吊耳通过连接销与上支架中的吊臂勾连,连接架下端面吊耳圆周与支架壳体上端面之间套装有缓冲垫。
丝扣补偿机构设置在支架壳体内腔上部,包括吊臂,吊臂下部端头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外侧与支架壳体内壁滑动接触;吊臂下端向下与补偿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补偿油缸缸体下端底座接耳与支架内壁上的固定块固定连接。
回转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架壳体内腔下部,
在支架壳体内腔下部设置有回转套环,回转套环上部内腔焊接有轴座,轴座与调整油缸缸体底座接耳插接;调整油缸的缸体与回转套环之间设置有轴承一,调整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与转动轴上端插接,转动轴下端圆周上的键槽内装有导向键;
在回转套环的筒壁上开有环形导向槽,销轴二两端搭接在回转套环的环形导向槽上;
支架、上法兰与回转套环下端法兰三者紧固为一体,上法兰与内环紧固为一体,内环外壁通过轴承二与下法兰套接,下法兰沿圆周径向开有润滑孔,轴承二外圈下端设置有套环,套环位于内环外壁与下法兰内壁之间。
刚性主体臂架为组焊件,主体为两臂下垂的臂架,臂架焊有顶部法兰,下法兰向下与该顶部法兰连成一体,该顶部法兰轴心孔中设置有导向套,转动轴及其导向键穿过导向套。
连杆驱动机构的结构是,
在臂架上部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一个右翻转油缸和左翻转油缸,右翻转油缸和左翻转油缸活塞杆向下分别与一个连杆中部铰接,连杆一端与连杆座下端的自润滑轴承一铰接,连杆另一端向下与调整杆铰接,调整杆下端与钢索吊耳铰接,钢索吊耳向下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向下穿过油杯二。
排管夹持机构的结构是,
包括夹持主体,夹持主体前后两端沿分别固定安装有前压板及后压板,在前压板两边的沉孔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二,在后压板两边的沉孔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三,两个自润滑轴承二和两个自润滑轴承三一一同轴对应,在左右每对自润滑轴承二与自润滑轴承三之间安装有左翻转夹头及右翻转夹头,在左翻转夹头和右翻转夹头的外侧偏一端分别安装有左吊耳座及右吊耳座;在左翻转夹头和右翻转夹头外侧的轴孔内分别装有自润滑轴承三及自润滑轴承四,自润滑轴承三和自润滑轴承四中分别安装有左连接轴及右连接轴;在左翻转夹头和右翻转夹头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活动夹头及右活动夹头;
在夹持主体上固定安装有夹头座和固定夹头,夹头座设置有四个引导柱,固定夹头与左活动夹头及右活动夹头共同组合形成管柱夹持区域;
在固定夹头上固定安装有左缸筒支座及右缸筒支座,左缸筒支座及右缸筒支座分别通过左半轴及右半轴与左联动油缸外筒接耳及右联动油缸外筒接耳对应铰接,左联动油缸的活塞杆端头耳孔及右联动油缸的活塞杆端头耳孔分别与左转动轴及右转动轴铰接,左转动轴及右转动轴分别与左翻转夹头和右翻转夹头固定连接。
左翻转夹头和右翻转夹头分别通过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与臂架铰接;连杆驱动机构中个两根钢丝绳分别与左吊耳座和右吊耳座套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极大降低,能够实现远距离监控,解决了传统管柱作业过程中,更换频繁、安全性差、劳动强度大等不足,提高了钻、修井效率;另外,解决了钻井平台移动产生的管柱操作困难的问题,在稳定作业操作速度加快起下钻的同时,极大地保证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钻具移运装置
- 下一篇:任何不平地随处平稳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