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铜分氰联立工艺处理银冶炼含氰贫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8977.3 | 申请日: | 2015-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1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梁燕;王文华;李云飞;冯咏梅;王娇娇;吕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铜分氰 联立 工艺 处理 冶炼 含氰贫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银冶炼工业领域,涉及一种氰化法银冶炼含氰贫液处理和回用的方法,特别是用包括电渗析、电解、冷冻等工艺结合,除去含氰贫液中的杂质,回收贫液中的氰根并回用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银冶炼工业,尽管氰化物提取工艺有剧毒,但因其生产成本低,提取率高,速度快,工艺成熟,仍是目前白银生产的首选方案。为了减少含氰提取贫液对环境的污染,其提取贫液必须回用,而含氰贫液长期的回用造成其中的其它金属和盐类等杂质大量积累,影响了银的提取率。氰化浸出液在提金或提银后循环使用,导致杂质积累从而使氰化液浸金浸银能力(即活性)降低的现象称之为氰化液的疲劳,产生活性降低的原因是这些杂质离子在金、银表面生成不同类型的膜,阻碍了CN-、O2的扩散。氰化液中的铜、锌、铁的氰化络阴离子在金银表面生成膜的特性及机理大致相同,这些络合阴离子被金银表面吸附并转变成各自的氰化物膜,所生成膜的孔隙度差别很大,最致密的膜为CuCN,CN-和O2不易通过此膜,而Fe(CN)2膜是松散易透过的,Zn(CN)2膜介于这两者之间,因此阻碍氰化浸出金的作用按Fe、Zn、Cu的顺序增强。含氰化液的疲劳,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解决此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但仍没有成熟有效的方法。
现有的含氰贫液处理和回用的方法有酸化-氧化工艺和电积法等等。酸化-氧化工艺(崔学奇等,氰化厂浸金贫液除杂工艺生产实践,黄金,2012,22(12):45-47)先用硫酸将贫液pH值调为2,吹出HCN并用碱回收,同时使其中的铜沉淀出来;再将pH调为碱性,用氧化剂如臭氧或双氧水使SCN-氧化,使其他金属阳离子沉淀出来。这种工艺需先加入硫酸调低pH,产生的HCN毒性很大,难以控制,而且需再用碱调高pH值,非常繁琐,在贫液中加入的酸和碱最终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在冬季易于析出堵塞管道,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电积法(胡湖生等,从高铜氰溶液中电积铜和锌,化工冶金,2000,21(3):257-262)是对萃取浓缩后的贫液进行电解,负极得到粗铜或者铜锌混合物,但其正极将CN-氧化掉,造成CN-损失,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基本没有得到工业应用。文献(胡湖生等,电积一酸化法从高铜氰溶液中回收铜氰锌,有色金属,2000,52(3):61-65)提出了电积-酸化工艺,先电积锌,再酸化,再电积得到铜,这种方法仍需向体系中加入大量的硫酸,且需要将HCN吹除后再吸收回用,操作麻烦,损失大,成本高。董德喜等(含氰废液酸化沉淀物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黄金,2005,26(9):38-41)提供了一种将含氰贫液酸化,而废渣煅烧回收铜的工艺,其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雷兆武等(含铜废水的膜电解,膜科学与技术,2012,32(2):96-99)提出了膜电解的工艺,即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一块阳离子交换膜,对含铜废水进行电解,该工艺处理的铜浓度低,对于含氰贫液则无法处理,因为在含氰贫液中,铜和锌均与氰根形成络合物,不能通过离子交换膜,无法进行连续电解。李春旺(膜分离在氰化贫液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研究了超滤、纳滤、反渗透在含氰贫液中的应用,但其研究的体系含铜锌离子较低,其处理的废液浓度一般为400-600mg/L,处理后的浓水中铜锌离子浓度约为3000-4000mg/L,而银提取实际生产时含氰贫液原水中铜锌含量一般在5000-7000mg/L,在此浓度下,反渗透的操作压力很大,水的收率很低,是不能工业化应用的。也有文献报道用H2O2等氧化物氧化含氰贫液,将其中的CN-首先氧化为CNO-,再进一步氧化为CO32-,调节pH沉淀铜锌金属阳离子,这种工艺损失了CN,从经济的角度看是不合理的(氰化厂浸金贫液除杂工艺生产实践,黄金,2001,22(12):45-46)。
虽然各种研究的报告很多,但是工业应用的多是先酸化沉淀,再中和回用的工艺,这种工艺在工业应用时成本高,冬季输送管道堵塞,操作危险性大,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