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9626.4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潘自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百丽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14 | 分类号: | C09J175/14;C09J11/06;C09J11/08;C08G18/67;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双重 固化 液态 光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粘接剂,一种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光学显示组件的粘接。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的智能设备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人与人交流中随处可见。而这些智能设备也朝着轻薄化+省电化+智能化的目标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组装工艺难度,同时也对粘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
光学触控前期在组装过程中一般所采用的粘接材料为OCA,但是随着触控设备产业化的扩大及要求的提高,OCA的不适性显示了出来:1.透光率不够高,且材料与玻璃本身的折射率不匹配,容易产生折射,2.没有很好地完全填充设备结构的空隙,容易进水气和灰尘,3.返修性能差,基本上没法进行大批量的返修,4.难以实现自动化的流水线式的大规模生产。
液态光学胶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1.液态光学胶呈现液体状,不需要进行大小切模,粘度一般在5000CPS以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流平性好,且能很好地填充微小的缝隙;2.透光率高达98%以上,且折光率在1.47-1.53之间,跟玻璃的折光率十分接近;3.在触控屏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低能量的初固,检测性能是否合格后再进行完全固化,提升了触控设备的合格率;4.液态光学胶可以配合专业的自动化贴合设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现国内外的厂家在生产时也大量使用了液态光学胶,因此国内外对液态光学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但同时各种触控屏的结构工艺对液态光学胶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液态光学胶多为G+G(玻璃+玻璃)结构的单UV固化胶,但触控企业在做轻薄化的同时基本上确认了G+LCM(玻璃+液晶显示模块)这类型的结构,结构方案可分为OGS(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IN-CELL(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ON-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现有的G+G类的液态光学胶粘结光学显示组件,存在以下问题:1.UV光照射不到的间隙阴影部分出现固化不良,甚至不固化的状况,对部分材料的附着力不够,例如PET、PMMA等材料;2.生产出来的产品彩晕(Mura)现象十分严重;3.当贴合不良时,胶材韧性不够,容易断,造成返修率高,浪费人力物力。现在国外的公司提出UV/湿气/加热的多种方式来进行固化,虽然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以上的一些问题,但没法进行高效的生产和大范围的推广。因此,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成为光学胶行业的急需攻克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以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为主树脂提高光学胶的伸长率,解决液态光学胶在间隙阴影部分的固化问题,胶材超低的体积收缩率和弹性模量减少了LCD的Mura现象,提高返修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的制备方法,以获得一种具有超长伸长率的液态光学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其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的液态光学胶:
优选的,所述UV/底涂双重固化液态光学胶通过以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具体地,所述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由聚醚二元醇、二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制备得到,三者物质的量比为:40∶(2~5)∶(0.8~1.2)。所述聚醚二元醇分子量为2000~18000,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百丽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百丽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9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