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机组高效亚临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0341.2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2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高智溥;黄贤宏;王海晨;绳大为;邢百俊;彭虎劳;付俊杰;胡斌;杨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地址: | 61009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机组 高效 临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机组高效亚临界系统。
背景技术
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参数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的参数,因为火力发电厂是依靠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系统。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参数会影响后面的整个工序,如果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参数过低,会影响电厂的效益。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参数过高将可能增加投资成本。因此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参数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火力发电厂能否安全、经济运行。
常规亚临界机组采用主蒸汽压力为16.7MPa(汽机侧),主蒸汽温度为538℃(汽机侧),再热蒸汽温度538℃(汽机侧),其工作过程是:给水进入锅炉进行定压吸热,在过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达到17.5MPa,温度达到540℃,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膨胀做功,做功后的蒸汽再次进入锅炉进行吸热,蒸汽在再热器出口的压力不超过4.18MPa,温度到达540℃,然后蒸汽进入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进行膨胀做功。蒸汽在低压缸做功完毕后进入凝汽器,凝结成水后经过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高压加热器后再次进入锅炉进行定压吸热。各级加热器汽源来自汽轮机的抽汽。
上述常规亚临界机组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吸热面积相对较少,对热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机组运行压力和温度水平都相对较低,效率也相对较低,造成了对能源的浪费,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燃煤机组高效亚临界系统,通过改变可有效提高机组的效率,节约能源,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煤机组高效亚临界系统,包括有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锅炉排出的主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主蒸汽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排出再次进入锅炉吸热形成再热蒸汽排出至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中压缸输出蒸汽至汽轮机低压缸,汽轮机低压缸输入蒸汽做功后排出至凝汽器形成凝结水,凝结水经加热再返回锅炉,其特征在于:在额定工况下,从锅炉的过热器中排出到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为主蒸汽,主蒸汽的压力为18.5MPa,温度高于540℃且低于或等于623℃;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高压缸的压力不超过17.5MPa,温度高于538℃且低于或等于620℃;汽轮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返回到锅炉再加热后形成再热蒸汽,再热蒸汽的压力小于5.21MPa,温度高于540℃且低于或等于623℃;再热蒸汽进入汽轮机中压缸的压力小于4.96MPa,温度高于538℃且低于或等于620℃。
锅炉与汽轮机高压缸之间输送主蒸汽的管道为主蒸汽管道,主蒸汽管道采用与压力、温度匹配的合金钢管;锅炉与汽轮机中压缸之间输送再热蒸汽的管道为再热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采用与压力、温度匹配的合金钢管。
所述锅炉的给水来自于给水泵,给水泵的入口端连接有除氧器,除氧器的入口端汇集汽轮机中压缸出来的一路蒸汽和凝结水。
所述汽轮机低压缸排出的蒸汽经过凝汽器凝结至热井,通过凝结水泵把凝结水从热井输送至除氧器。
所述系统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给水的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包括:仅通过汽轮机高压缸的抽汽进行加热的高压加热器,仅通过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汽进行加热的低压加热器,仅通过汽轮机中压缸的抽汽进行加热的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
所述仅通过汽轮机中压缸的抽汽进行加热的高压加热器的入口前端设置有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接入汽轮机中压缸的抽汽,通过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保护该高压加热器,同时用于加热给水,充分利用抽汽的过热度。
所述低压加热器均用于加热凝结水,加热后的凝结水依次进入除氧器、给水泵。
所述高压加热器均用于加热给水泵出来的给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未经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0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