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1151.2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云;李星;赵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1G3/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安娜;李翔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线 超大孔材料 负载氧化铜 孔壁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 氧化铜纳米线 超大孔径 尺寸均一 大孔材料 水热反应 重要应用 生长 孔道 制备 催化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其特点是利用天然大孔材料的超大孔径的结构,将其作为载体,通过水热反应使氧化铜纳米线在孔道孔壁上生长,操作简单方便,纳米线垂直于孔壁生长良好,尺寸均一、性能稳定;本发明制备的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为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是一种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的材料,孔洞的边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构成,具有大的表面积增强了其催化和吸附等性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气体吸附、分离、异相催化以及离子交换等领域。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其中,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等是一维的纳米材料,具有大的长径比,显示出独特的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在纳米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医学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中,CuO是一种p型窄带隙(1.2eV)半导体材料,是目前已知的最窄带隙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与铜酸盐类似的高温超导性,但却只含有Cu-O键,因此通常被作为制备高温超导体的基础材料。而CuO纳米材料则因为具有不寻常的光、电、磁和催化等特性,使其在非均相催化剂、电池负极材料、光热和光导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将纳米化的CuO与多孔材料一体化,将会在非均相催化、器件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可实现一维CuO纳米材料的完全分散,不受污染,材料方便回收利用等。目前,学者们对CuO纳米线在孔洞的制备都是采用纳米孔洞模板,如于冬亮等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1,12)利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先制备出了具有纳米空洞的氧化铝模板,再将制得的氧化铝模板浸入H3PO4溶液进行腐蚀得到氧化铝模板,再用电化学方法在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中沉积铜纳米线,经过氧化处理,最后得到CuO纳米线;苏轶坤等(Trans.NonferrousMet.Soc.China,2007,17,783)所用模板为多孔阳极氧化铝(AAO),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CuO纳米线,利用真空系统和毛细作用使凝胶进入模板空洞,通过加热到850K得到CuO纳米线,但尚未有CuO纳米线在大孔径孔道结构中生长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的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氧化铜纳米线在天然大孔材料孔道中生长,制备方法是以天然大孔材料作为载体,通过水热反应使氧化铜纳米线负载于大孔材料孔壁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取市售天然大孔材料,切片处理,分别在过氧化氢、乙醇和水中于20~60℃下浸泡2~10h,烘干;
2、将烘干后的大孔材料在1~5mmol/L的乙酸铜的乙醇溶液中浸泡5~24h,烘干后将上述大孔材料置于马弗炉中于240~300℃下恒温0.5~3h;
3、将0.05~1mol/L铜盐水溶液滴加到0.5~2mol/L的碱溶液中,并快速搅拌1~10h,得到悬浊液,铜离子与碱的摩尔比为1:4~20;
4、将上述悬浊液、预处理后的大孔材料转移到具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反应釜内,密封,在90~180℃下反应6~24h,自然冷却至室温;
5、将上述得到的材料分别用乙醇和水于20~60℃下浸泡1~6h,自然冷却至室温,干燥,即得到负载氧化铜纳米线的超大孔材料。
可选地,所述天然大孔材料为藤壶壳。
可选地,所述铜盐为氯化铜、乙酸铜、硝酸铜、硫酸铜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碱溶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碳酸氢钾溶液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1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工件的火花腐蚀加工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台式电脑主机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