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3769.2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7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优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B60K6/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节连杆机构型的无级变速器等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048号公报中描述了如下的四节连杆机构型无级变速器,其将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转换为连杆的往复运动,通过单向离合器将连杆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
上述四节连杆机构型无级变速器如图5A所示,在偏心盘6旋转一圈的期间内,交替重复进行在输入轴侧与输出轴侧之间推压或牵引连杆15的动作,使摆杆18摆动。如上在偏心盘6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如图5B所示,施加给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的载荷(以下,称作连杆载荷)为最大,此后急剧变为零。因此,在承受连杆载荷的连杆轴承16的滚动体(球体)和套圈(内圈和外圈)上,在每个周期中连杆载荷Nmax为最大的期间内,由于伴随连杆15的推拉而出现的载荷的变化,导致在规定的区域S1和S2产生间隙,在载荷刚刚变为零后的载荷的作用方向产生切换的定时,间隙会急剧缩小,从而会产生连杆轴承16的滚动体与套圈的碰撞声。例如,在图5B所示的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推压摆杆18的状态下,在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从摆杆18受到的反作用力所作用的区域S1的相反侧的区域S2(90°≤θ1≤270°)内产生的间隙会急剧缩小,从而产生连杆轴承16的滚动体与套圈的碰撞声,成为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恶化的原因。
作为这种NVH对策,例如可以采取以下等对策:采用在套圈上设置锥形部分的角接触结构,或者在初始状态下对套圈赋予预加载,使得即使在被施加载荷时套圈与滚动体也不会分离等,然而由于要赋予预加载,因而担心摩擦的增大和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轴承结构,其能够减少作为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恶化的原因的连杆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的碰撞声。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其具有:输入轴2,其被从驱动源输入驱动力;输出轴3,其与所述输入轴2平行地配置;偏心旋转部件6,其与所述输入轴2一体地偏心旋转;摆杆18,其与所述输出轴3连结;单向离合器17,其在所述摆杆18欲向一侧摆动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于所述输出轴3,并且在所述摆杆18欲向另一侧摆动时使所述摆杆18相对于所述输出轴3空转;偏心量调节机构4,其使所述偏心旋转部件6的旋转中心P3相对于所述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P1偏心;以及连杆15,其连结所述偏心旋转部件6与所述摆杆18,其中,所述连杆15具有:环状的一端部15a,其通过轴承16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偏心旋转部件6的外周面;以及另一端部15b,其与所述摆杆18连结,所述轴承16的套圈或所述连杆15的一端部15a的内周面的规定的区域S1或S2的内径α2为小于以所述偏心旋转部件6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理论上的正圆α1的形状。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所述连杆15的一端部15a推压所述摆杆18的第1状态下,所述规定的区域S1或S2是所述连杆15的一端部15a的与面对所述摆杆18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区域S2。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3形态,在所述连杆15的一端部15a牵引所述摆杆18的第2状态下,所述规定的区域S1或S2是所述连杆15的一端部15a的面对所述摆杆18的区域S1。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由于在连杆与摆杆之间作用的载荷的变化而产生的、连杆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的碰撞声,能够抑制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恶化。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构成为连杆轴承的外圈或连杆的一端部的内周面上的易于产生滚动体与套圈的碰撞的区域的内径为小于以偏心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理论上的正圆的形状,从而能够抑制NVH的恶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或第3方面,通过使施加预加载的区域尽可能为必要最小限度,从而能够将摩擦的增大和寿命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
关于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的其它目的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如下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显而易见地获得。在描述中对与之分离的附图加以参考,其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然而,这种示例并非用于穷举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因此,参考跟随于该描述之后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图1的无级变速器的偏心量调节机构、连杆和摆杆的图。
图3A-3D是表示图1的无级变速器的偏心量调节机构所带来的偏心量的变化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3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