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芪甘草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64142.9 申请日: 2015-02-04
公开(公告)号: CN104642671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7
发明(设计)人: 赵百华 申请(专利权)人: 赵百华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533000 广西壮族自***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芪 甘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领域,具指一种黄芪甘草茶。

背景技术

茶疗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养生方式,茶疗是指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通过冲泡茶饮的方式作为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实效性、安全性、享受性及便捷性四大优点。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肺、脾、肝、肾四经,具有补气养血、敛汗生津、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气虚所致的腹泻、便秘、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等症的防治;甘草味甘、性平,不但有健脾养胃,增强肠胃功能,促进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还可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加身体的抗病毒能力,具有预防季节性感冒、腹泻及便秘等作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93117146.6,其特征在于:黄芪茶的成份配比为:黄芪嫩叶干品碎末50%、黄芪主根干品颗粒20%、茶叶30%;生产方法为:将黄芪嫩叶采收后清洗干净晒干,再用蒸汽蒸三次,每次汽蒸后取出晒干后再蒸,反复汽蒸三次硒干后用文火炒,然后打碎;将黄芪主根鲜品采收后去顶,清洗干净切片干燥后粉碎成颗粒状;将茶叶打成碎末,按黄芪嫩叶干品碎末50%,黄芪主根干品颗粒20%,茶叶碎末30%的配比取料,混合均匀后分装封袋;汽蒸时温度为100-120度;汽蒸时间:15分钟左右;文火炒制时间:3-5分钟。这种方法繁杂,生活中不好采用,使用不同配方,产生不同疗效。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芪甘草茶,黄芪是一味最为常见的补气药材,有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功;甘草以和药解毒著称,能徤脾养胃和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力;二者配伍能益气补中、健脾补胃、提高免疫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黄芪甘草茶,配方: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

制作方法:红枣洗净,与甘草、黄芪一同置入杯中,加约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用量:每日1付,续水1~2次。

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如感冒、发热等或是气滞食积、湿邪内停、身体浮肿、毒疮初起或是溃烂后热毒正盛之时以及阴虚阳亢者都要禁服本方,以免加重病情或症状;另外喝茶时,要忌服大戟、芫花、甘遂和海藻,以免影响药效,而且,不可食用鲤鱼,以免引起中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方有益气补中、健脾补胃、敛汗生津、消疮生肌、抗菌消炎、抗老化等多种功效,可以全面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既适合身体虚弱、病后体虚、易患季节性疾病的人服用。材料经济实惠,用于日常保健之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黄芪甘草茶,配方: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

制作方法:红枣20-50克洗净,与甘草7克、黄芪12克一同置入杯中,加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用量:每日1付,续水1~2次。

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如感冒、发热等或是气滞食积、湿邪内停、身体浮肿、毒疮初起或是溃烂后热毒正盛之时以及阴虚阳亢者都要禁服本方,以免加重病情或症状;另外喝茶时,要忌服大戟、芫花、甘遂和海藻,以免影响药效,而且,不可食用鲤鱼,以免引起中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百华;,未经赵百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4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