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代码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4813.1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8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远;陈深龙;李晓群;蔡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代码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代码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交付的代码都需要经过不同阶段的测试,且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执行测试,即依次为:开发环境→系统整合测试(System Integrate Test,简称SIT)环境→用户验收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简称UAT)环境→版本环境→生产环境。其中,对于当前某提交环境来说,箭头右侧的环境称为该提交环境的上一环境,箭头左侧的环境称为该提交环境的前手环境。举例来说,如果当前提交的环境为UAT环境,则它的上一环境为版本环境,前手环境为SIT环境。
只有所有测试阶段的测试均通过,方可完成对代码的测试。因此每个测试阶段对于确保软件质量都至关重要,作为测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检测各测试环境下的测试情况是否存在隐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代码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对各测试环境下存在的隐患进行检测预警。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代码检测方法,包括:
针对每个测试环境,若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代码,则生成在所述测试环境下所述代码的提交单,所述提交单包括所述代码中各文件的标识和版本号;
根据各测试环境下的各提交单,对用户在待测环境下提交的待测代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代码检测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测试环境,若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代码,则生成在所述测试环境下所述代码的提交单,所述提交单包括所述代码中各文件的标识和版本号;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各测试环境下的各提交单,对用户在待测环境下提交的待测代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代码检测方法及装置,根据各测试环境下各代码的提交单,对用户在待测环境下提交的待测代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的方案,基于各测试环境下各代码的提交单,根据不同的检测条件进行检测,及时找出测试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并告警,从而有效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代码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代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代码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针对每个测试环境,若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代码,则生成在所述测试环境下所述代码的提交单,所述提交单包括所述代码中各文件的标识和版本号。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代码检测装置。实际应用中,生成提交单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根据用户基于预先建立的模板填写的信息,生成所述提交单。
具体的,用户提交代码后,对预先建立的模板进行填写,填写后的模板即为原始提交单,后续代码检测装置会对该原始提交单中的内容,进行采集、汇总和校验,最终生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提交单,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版本号可以来源于版本控制系统(Subversion,简称SVN)开发主干(trunk),各测试环境有自己对应的SVN分支(branch),用户提交代码至某一测试环境时,在主干上提交该代码,从而产生相应的版本号。
可选的,所述提交单还可以包括待测文件的文件路径、操作类型、以及涉及的功能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具体的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4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