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6622.9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7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军;崔刚;赵德喜;马兆峰;李嘉;唐勇;庄骐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吉诺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含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为油井防砂提供依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出砂会给油井的生产管理和措施的制定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含砂量测定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含沙量测定准确就能够正确把握油井的生产动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延长油井免修期,达到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
目前,油田含砂分析使用的测定方法为:主要采用柴油稀释含砂原油,在桶中进行搅拌,沉降后倒出上面的部分混合液,然后再在桶中倒入柴油再次进行搅拌,沉降,这样反复三次,最后经过过筛,并把过滤出来的砂石进行称重,得到原油中的含砂量。这种方法静止时间很长,读数误差较大;由于人工搅拌原油、柴油混合液,同时伴有气体挥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劳动强度低、提高原油含砂测定准确性的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包括防爆抽油电机、喷油管阀门、喷油管管线、可视玻璃筒、多孔喷油管、放气快插、防爆加热管、排气阀门、不锈钢桶、电路控制箱、加热管电线、加热感应头、不锈钢卡箍、不锈钢U型桶,抽油管外管、放废油阀门、砂石聚集池、快速接头和不锈钢仪器腿;
所述电路控制箱上端通过防爆电机电线与防爆抽油电机相连,通过加热管电线与防爆加热管相连,用来控制防爆抽油电机转速和防爆加热管的温度设定;
所述防爆加热管安放在不锈钢桶中;
所述防爆抽油电机分别通过两侧的喷油管管线和底端的抽油管外管与多孔喷油管相连,可由喷油管阀门和排气阀门控制;
所述多孔喷油管设置于可视玻璃筒、不锈钢桶和不锈钢U型桶中,所述可视玻璃筒与不锈钢桶位于防爆抽油电机两侧,该可视玻璃筒与不锈钢桶底端通过不锈钢卡箍与不锈钢U型桶相连;
所述可视玻璃筒上方安装有放气快插;
所述不锈钢U型桶底端设置有快速接头和放废油阀门,所述快速接头与砂石聚集池相连。
所述不锈钢U型桶上设置有加热感应头。
所述不锈钢U型桶底部安装有不锈钢仪器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U型桶里可承装原油和柴油,防爆加热管可对混合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可视玻璃桶观察液面位置;防爆抽油电机对混合液体进行循环,由抽油管进行抽油,同时通过多孔喷油管喷射混合液体,充分搅拌稀释原油,将含在原油里的砂子洗涤出来;不锈钢U型管底端的放废油阀门,可将洗涤后的废油发出,被洗涤干净的砂石进入砂石聚集池,打开快速接头卸下聚集池并进行烘干称重,即获得原油含砂数据。本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经过多次改型反复试验,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提高了原油含砂量的准确性;原油含砂检测工作过程全封闭进行,消除了由于油气外露所产生的不安全隐患;安全环保;真实地反映了原油含水情况,提高了原油集输的准确度,保证交接双方的经济利益;减少人工现场原油取样的工作强度,避免了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所造成取样误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劳动强度低、提高原油含砂测定准确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油井出砂含量检测仪,包括防爆抽油电机1、喷油管阀门5、喷油管管线4、可视玻璃筒7、多孔喷油管6、放气快插13、防爆加热管3、排气阀门14、不锈钢桶8、电路控制箱2、加热感应头20、不锈钢卡箍10、不锈钢U型桶9,抽油管外管15、放废油阀门18、砂石聚集池17、快速接头16和不锈钢仪器腿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吉诺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吉诺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66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